“我刚刚从家里出来,想在园林各处再走一走……”丁文懿不好怎么回小巧,只好实话实话。
“你认识这个人吗?他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如果不及时医治的话,后果会很严重。”小巧觉得,丁文懿是本地人,可能会认识患者。
可是,丁文懿上下打量,却对得病男子没有任何印象。他不禁摇了摇头:“我不认识他呢,涌洲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前来经商游览的人很多,这位先生,可能也是路过涌洲的吧!”
“那这怎么办?”小巧的眉头皱了起来,觉得这事有点棘手,“丁秀才,你带纸笔了吗?”
“这个有,我一直会带纸笔在身上,看到好的景致,我就画下来。”丁文懿连忙点头。
“你把纸笔给我。”小巧当机立断。
小巧心里很清楚,古代医书中有不少类似中风病的记载,但都没有中风这个病名,治疗方法也是差强人意。
最有趣的一次,是隋唐期间,有个叫许胤宗的医生。他不是老老实实在药铺或诊所给人看病,而是跑去参军,还当上一个叫散骑侍郎的官。
都说命运是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也没有错!
有一次,太后因为患上风病说不了话,因为口噤也吃不了药。许胤宗开了一个黄芪防风汤的方子,煎药后放在太后床下,用熏蒸的方法,让如烟雾般的药气,入病人腠理而奏效。当天晚上,太后就可以说话。这个叫许胤宗的医生,马上就被任命为义兴太守。
小巧对于中风的中药疗法,也是有所研究。当丁文懿把袋子里的纸笔取出来,她不假思索地在纸上“唰唰唰”地写了一个方子:
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这是华夏名医很有名的方子,叫“补阳还五汤”,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症状。
小巧根据刚才给患者把脉的情况,对方子进行了加减。
丁文懿见小巧行云流水地写着方子,很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想起小巧之前告诉他,让他明天上午去德泽堂找小巧。丁文懿的心里认定,这个年轻的夫人,肯定是名大夫。
“世上行医者众,可女医却如凤毛麟角,这真是个奇女子。”丁文懿心中暗自想道。
别说丁文懿,就是坐在地上的那名男子,也以为眼前这名女子是大夫。他心里好生奇怪,涌洲怎么有名这么厉害的女大夫呢?这事,看来得好好去了解一下。
就在小巧把方子写好不久,有个同样穿着绸缎长衣的人急匆匆地拨开人群,一脸焦急和愧疚:“黄……黄老爷,您,您怎么了?”
那名男子显然是和患者一起的,见患者居然躺在地上,他差点吓破胆:如果老爷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自己不但没命,可能还要株连九族!
“哪里能有什么事,走吧!我们这就回旅馆去。”患者站起身来,取过小巧写下的方子,然后递给小巧一把纸扇,“大夫,谢谢今天搭救,改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