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特产店打了一个转,钦差大臣便在高明远的开路下,去县里的衙门。
在衙门,钦差大臣也是宣读圣旨表彰高明远“治理崀州有方,赏银两万,并授永州州府,春节后赴任”云云。
高明远官升一级,又得两万赏银,家里拮据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自是喜不自禁。永州那可是一个富庶的州府,政通人和,百姓和乐,路不拾遗,比起崀州来,可是好了不止一倍。
千算万算,高明远都没有算到,自己之所以能升职,小巧竟是最大的贵人。
还有州县那些药铺,也都各有奖赏,每个参与老坑村霍乱救治的药铺,都奖了一块牌匾,另有银两若干。
一时之间,整个崀州城很有提前过年的盛况。在钦差大臣离开后,一品楼接连十几天,天天有人宴请小巧和高明远。当然,最多的还是州县的那些药铺。
本来钦差大臣还想去老坑村看看的,但因为五王爷之前已经去过,钦差大臣只是听高明远和李小巧汇报了相关情况,就匆匆回京都去。
临近过年,京都那边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皇上嘉奖李福记李掌柜这事,成了崀州最热门的话题,大街小巷,无不在议论此事:
“你们知道钦差大臣为什么要去李福记土特产点嘉奖李小巧,而不是碧水湾的祠堂吗?”
“为什么?”
“听说朝廷早就派官员来看过李小巧的土特产店,觉得这个店为崀州的百姓找了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所以,就把嘉奖的地点放在店里。”
“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奇怪,皇上居然先奖赏李小巧,再奖赏高县令,原来是这样。”
“高县令真是捡到宝了,如果不是李小巧,他恐怕还要在这里做多几年县令,甚至要做到老呢!”
“不过,李小巧还真是厉害,我家有个老坑村的远房亲戚,听我那亲戚说,当时的疫情真的很危急,都差点死人了。”
对于李福记土特产店来说,最大的受益就是自从嘉奖的那天后,来店里看热闹和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荣生大叔每天往返老龙和崀州一次,天天去拉货过来卖,有些货还是卖断了。
州县八十多岁老先生李之曦,也来到店里,觉得他以前为李小巧题写店名,是件很明智的选择。李之曦在小巧的亲自陪伴下,尝过李福记的盐焗鸡、米花糕、多味花生等土特产。回去后,李老先生洋洋洒洒地写了篇两千多字的辞赋,赞颂李小巧和她的李福记土特产店。
李老先生的文章写得文采飞扬,万人传颂。一时之间,就连外州县的不少人也都慕名而来,一睹李福记和李小巧的风采。
小巧一出到街上,很多人都朝着小巧指指点点,弄得小巧浑身不自在。小巧真想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躲一阵子。
幸好,小巧还有个比较封闭的商业娱乐中心工地。于是,没事她就跑去工地上,和三饼、大虎和彩红他们一起,看着工地的墙一天天变高,那也是一种快乐!
没想到,这一天,三饼的娘孙氏居然破天荒地找到工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