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资本家?不,人民企业家! 第258章 气运大增buff?事在人为!(2 / 3)

p; 一时间,讨论航天和火箭回收的声音,竟然盖过了对群星科技被美利坚制裁的持续热议。

    而真正将民营航天、商业航天的关注热度推向巅峰的,则是当晚19点的央视新闻节目。

    该节目用了20秒钟的篇幅,介绍了星矢1号的发射情况,还将星矢1号踉跄落在海上平台上的画面进行了播放。

    “全球首次海上平台回收火箭”的荣誉,就这么无比正式地落在了群星科技、落在了星界航天头上。

    随着19点央视新闻的播出,同时因为互联网资讯传播速度的快捷,群星科技大规模发布的公告也在美利坚那边引起了热议。

    知乎模仿的问答平台QUOra上,直接空降了【如何看待这家中国公司并不惧怕美利坚制裁和率先实现海上平台回收火箭】的话题。

    很多人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

    其中有着大量的科技爱好者,也有着许多航天从业者。

    不少人给出了极其专业的回答,对这两件事进行技术性分析。

    还有好事者将相关问答截图发到了推特上,特意@了不止一次宣称创立SpaCeX的原因是他梦想有一天能够完成火星移民的埃隆·马斯克。

    可惜的是,常年保持着高频次网络冲浪习惯的科技狂人,并没有及时回复好事者们的@。

    这让许多喜爱翻墙浏览外网资讯的中国网友也感到极其遗憾。

    一方是在中国有着极高人气的群星王总,另一方是在美利坚有着极高人气的埃隆·马斯克。

    两位超级富豪之间会产生怎样的互动,实在太令人期待了。

    可惜啊,可惜这种令人期待的互动并没有发生。

    于是,简中互联网兜兜转转,重新关心起了美利坚制裁群星科技一事。

    只不过这一回,热议的焦点却是那位网友回答里的一个希望——【希望群星科技另有应对美利坚制裁的准备吧】。

    大量的人开始讨论,面对制裁,群星科技如此高调地宣布了自己在航天上取得的技术进步,是不是真的另有应对准备,所以才表现得这么镇定?

    这个疑问,不止发生在网络上,也发生在现实里。

    在有关部门的斡旋下,央视新闻频道的《面对面》节目组的采访邀约,得到了群星王总的同意。

    采访视频经过剪辑,以最快的速度,赶在了星矢1号火箭回收技术验证成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015年1月4日,播放了出来。

    人们看到,面对主持人董茜的采访,群星王总全程保持着沉稳、冷静、乐观、积极的状态。

    无论是神态气质,还是说话的语气和措辞,都看不到丝毫的焦虑情绪。

    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主持人董茜非常直接地询问道:

    “美利坚商务部对群星科技的芯片禁令,是否会对群星科技的业务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令某些业务停滞不前?”

    群星王总淡定笑道:

    “负面影响肯定有的,而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