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儿郎该有的体面(2 / 3)

重生大明1635 蜀中侠 1979 字 4天前

,告诉他侯某后日将与他同步而动,让奴酋应接不暇!”

“遵命!”

“祖总兵!”

“属下在!”

“天气甚是炎热,下步耗战长短难料,战场打扫得如何?”

“回大人,末将正在命人抓紧清理,已让儿郎连夜广撒石灰焚烧艾草!”

“那帮死掉的真假建奴呢?”

“已推入壕沟掩埋,不足者末将已命俘虏开挖深坑,明日可全部收拾妥善!”

“甚好,我军受伤将士务必全力医治,战死之儿郎细心收殓,本督要亲送一程!”

“末将领命!”

......

次日午后。

空气中的石灰和艾叶,掩盖了不少血腥味。

牺牲将士验明正身登记完毕,被擦得干干净净换上衣服,于大帐两三里外集体火化。

昨夜是辽东军史无前例的最低战损比,获胜欣喜的同时,活着的人也为战死同袍倍感惋惜。

一大早从锦州城请来数名道士,诵经超度亡魂,给了儿郎们一个该有的体面。

“向牺牲将士,敬礼!”

“敬礼!”

“......”

执行官传达着指令,侯恂与方正化一身戎装,数十高级武将在烈日下庄严肃穆。

今日除值守与阵前兵卒外,近两万将士列着整齐的队伍,向牺牲同袍告别。

“送英烈上路!鸣枪!”

“砰砰砰......”

七十二名火铳兵点燃老式火绳枪,对着天空来了一番有模有样的“催魂炮。”

将士们双目凝重,有的还含着泪花,熊熊烈火弥漫起肉焦味,也没让他们感到任何不适。

别人的今天,说不定就是自己的明天。

能得到这么多上官和袍泽相送,骨灰还要进入烈士陵园,牌位永享朝廷香火,家人领取丰厚抚恤,已经足够了。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士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何其悲壮。

然几千年以来真正能被悉心收敛者甚少,至于身后殊荣,就更别提了。

去年朝廷下旨,定出抚恤标准与应有待遇,侯督宪到辽西整顿军务,充分贯彻各项政令。

儿郎们知道了为谁而战,家国情怀愈加深入,辽人守辽土不能再颓废下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让他们渐渐看到希望。

“向烈士唱文公祭!”

接着,侯恂大声朗诵祭文,每念一句,数十执星官传唱一句。

祭文通俗易懂,句句慷慨直白扣人心弦。

将士们深受感染,觉得战死都是一种莫大荣光。

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衔、蓟辽总督,未来的内阁大学士亲自唱诵,其规格可见一斑。

“将士们,未来大战还将死伤更多儿郎,或许就有你们,为国赴死马革裹尸,尔等怕不怕!”

祭文念完,侯恂高声发问。

“杀,杀,杀!”

“杀,杀,杀......”

震耳欲聋的吼声响彻天地,祖大寿、吴襄、朱梅连同一众高官也都振臂高呼。

这是一场阶段性祭奠仪式,也算大战前一种思想动员。

那坚定的眼神与嘶吼,代表着视死如归,军心士气无形中凝聚得更加紧密。

“那群南蛮子在做什么?”

“回主子,应该是在焚烧悼念袍泽。”

声响传到了城墙上,皇太极视线有些模糊,问向范文程。

“战场哪有不死人的,小题大做!”

皇太极本想说老子死那么多包衣都没表示啥,狗日的大不了千把人损伤就如此这般,让他这一方情何以堪。

当然,这种话绝不可以说,太特么失面儿了,而且蝼蚁的命不叫命,更何况那么多汉人。

“和硕亲王!”

“奴才在!”

“传令马光远、石廷柱抓紧构建工事,不得让蛮子再进一步,如有懈怠军法从事!”

“嗻!”

“来人!”

“且慢!”

“主子......”

顿了顿,皇太极加了一句:

“城中粮食颇多,让城外蝼蚁吃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