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百花齐放(2 / 3)

重生大明1635 蜀中侠 2019 字 4天前

蒸汽机就相当于那个代表起步的一,有了那玩意儿就好比打开潘多拉盒子。

工业革命不是喊口号,需要千千万看似不起眼之物,待催生到一定程度时,会爆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能量。

而科学院在没有他提示下懂得自行积极探索,华夏人民智慧真不是吹的。

“爱卿要钱要人尽管开口,切不可默默无闻!”

“臣谨记!”

其实用不着王徵提,崇祯从来就没少过科学院一分钱。

科研资金一直都是由内帑出,那是内帑开销中最大的一笔,不过随着各项政策革新推进,过不了多久便用不着内帑出钱了。

制造局生产的器物现在还是配给划拨制,今后改成自负盈亏的话,妥妥印钞机衙门。

“宋侍郎!”

“臣在!”

听了王徵的汇报,崇祯自然还得问一问宋应星。

大明除了要大兴土木,百姓的肚皮同等重要。

“不知今年官地产出会如何?”

“回陛下,不出意外收获巨大!”

“哦,说来让朕和诸位爱卿都听听。”

“是!”

清了清嗓子,宋应星高声答道:

“陛下,五月小麦获得大丰收,经过汇总测算,亩产已达150斤,胜过以往任何年头!

目前玉米采摘已进入尾声,预计产出至少高于小麦三成!

臣按去年陛下旨意,官地小麦收获后土豆及番薯同玉米混栽,现二物长势良好,今年必定丰收!”

“嗯,”崇祯满意地点头。

按明斤与后世重量换算,小麦亩产达到270斤了,玉米更是超过350斤!

虽赶21世纪动不动亩产就八九百一千余斤差得老远,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优秀了。

崇祯心里清楚,官地水利设施通过大力整修已经非常完善,还有专业人士管理,要不然根本达不到这个收成。

“那其余诸省之番薯土豆有无消息?”

“回陛下,去年官地红薯产出较少,为此种子仅外放三千余斤到西安府。

土豆倒是让陕西、山西、河南多个府县大量种植,据各处驻外下属回禀,均秋收有望!”

“甚好,爱卿辛苦!”

“多谢陛下褒奖,臣惭愧!”

“哈哈哈......”

农作物能够丰收,崇祯自然高兴。

要知道历史上即使在螨清暴政下汉人都能活下去,甚至还出现人口增长,除了华夏人民智慧,那两个农作物功不可没。

如今百姓们分得了土地,只要未来土豆番薯大面积推广,百姓肚皮将出现根本性改观,只有吃饱了才有精力建设大明。

“此二物九月便可收获,待收获时爱卿务必禀报于朕,朕要带朝堂百官前去观摩,那可是我大明百姓之口粮啊!”

“臣遵旨!”

接下来,崇祯又分别听取内阁、刑部、礼部、兵部、户部、督察院相关事务禀报。

很多事儿崇祯是提前知晓的,只是得让臣子们都听一听各部最新进展。

其中有最大两个事儿轰动全场,算是大明帝国百花齐放前的一道开场曲。

其一,《大明宪法》及已成型的配套法律将于八月初一起生效,旧法通通废止。

其二,正式确立京津辽官道改造、燕山水库建设事宜,官道计划两年半内全部完成,燕山水库暂定工期四年。

这两件事早早就有耳闻,不过当听到全部提上日程时,不少臣子还是倍感震惊。

报纸上早就提过,各项律法皆是以人为本,还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话身处高位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便利了。

可士大夫们整天嚷着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这下皇帝就给你一个机会,法、道、儒百家争鸣,你把民视为蝼蚁,那可不行。

而且刘宗周昨日被冯英辩得无地自容,这事儿早已私下传遍,谁都不愿去触霉头。

至于两项工程将动用人员超过三十万,耗费初步预计1800万两,这可是从未有的大手笔。

人力物力财力花费颇多,不过带来的效果如何,只要明事理的人都分得清,大明也有那个实力去做利国利民之事。

朝会在临近中午之时结束,臣子们感到今日收获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