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一个多时辰后,采收结束。
田地间堆了十几堆如同小山一般的番薯土豆,粒大饱满看起来就让人喜欢。
臣子与庄户渐渐聚向崇祯,人群中惊叹连连,宋应星和钟炌各捧一本册子上前作揖:
“禀陛下,五块土豆地共计三十二亩一分,产出九万零三百一十斤,亩产突破2800斤!
十五块番薯地计九十三亩四分,收获三十五万二千一百五十六斤,亩产平均3770斤!”
宋应星高声禀报,语气中透露着兴奋。
“禀陛下,宋侍郎所报数据与同僚所记丝毫不差!”
钟炌随即拱手,同样兴奋不已,接着又道:
“陛下,臣上次请求多拨此二物种子予顺天府,如今官地丰收在望,请陛下恩准!”
“哈哈哈,你钟炌很会来事嘛!”
“臣惭愧!”
“宋爱卿!”
“臣在!”
“按今日之产出估算,各处官地可产二物几何?”
“回陛下,西苑、宛平、大兴各官地共种植九十三万余亩!
加上上月已收获之土豆,预计土豆可产8万万斤,番薯20万万斤以上!
抛开庄户自留吃食与种子等,可从中分出大致七成!”
“嗯,甚好!”
这个产量不错,先前宋应星还真是保守预估,崇祯倍感受用。
“方正化!”
“奴婢在!”
“着御马监全力配合农业所,统一收拢官地产出,再由农业所作以调配,分往大明各地!
朕有言在先,顺天府近水楼台先得月,数量上可适当倾斜,各省府均需出资购买,之后免费发放给平民百姓!”
“陛下,这......”
钟炌再次拱手,似乎欲言又止,崇祯斜眼望向他,笑道:
“你顺天府农税、商税等一揽子收获颇丰,仅向国库上交六成,你难道没钱吗?”
“陛下,顺天府有钱,有钱。”
钟炌很不好意思,连忙打哈哈。
顺天府上月就把农税收齐了,税改后北方只剩下夏税,不像南方产稻米需要等待秋税。
而农税这一块相较总税收其实占比并不高,煤矿、商铺、各种作坊产生的税收才是大头,顺天府收入在全国首屈一指。
“那还说啥呢,地里产出也是劳力换来,自然不可指望御马监免费划拨,有道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此便乃市场经济!”
“臣惭愧,谨遵陛下旨意!”
崇祯难掩心中欢喜,问向宋应星:
“宋侍郎!”
“臣在!”
“以你之经验判断,土豆红薯该折价粮米几何是为最妥?”
略加思索,宋应星拱手:
“陛下,依臣之见,土豆可四至五斤折价一斤粮米,红薯可在六到七斤之间!”
“嗯,”崇祯微微点头,又道:
“这样吧,方正化!”
“奴婢在!”
“御马监购买庄户土豆按市价四斤折算,红薯按六斤,往各地运输交由驿站办理,告诉驸马,皇家集团只收运输成本!”
“奴婢遵旨!”
再度望向宋应星,崇祯一脸欣慰,继续道:
“宋爱卿啊!”
“臣在!”
“爱卿改善官地水利,带领庄户积极进取,常常于田间废寝忘食,朕该怎么赏你呢?”
“陛下,为大明福祉乃臣子本份,臣不求封赏,只愿我大明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
天子对科学院向来不差,宋应星也不图虚名,能为大明做事实现心中理想,已经是莫大荣耀。
“哈哈哈,好一句丰衣足食!”
崇祯笑容不改,扫视臣子和庄户一圈,开口道: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朕身为天子,让百姓吃饱穿暖便是毕生之夙愿!
试问数千年来,哪朝哪代可让百姓看到吃饱饭之希望?然我大明做得到!”
不少臣子纷纷点头,天子绝非信口说大话。
土豆番薯的美味他们领教过了,又亲身经历这么高的产出,一家种上两三亩地,只要不是懒汉最起码不会饿死。
再说全国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