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辽东都司都收复,最好把赫图阿拉也搞到手,将野猪皮刨出来鞭尸。
要不然就对不起祖宗,要不然就怎么怎么,总之大义高于一切,完全不考虑实际。
大明这么多年对付建奴屡战屡败,袁崇焕两次大捷昙花一现,守城战注定不会有重大突破,能做到不丢城池就万事大吉了。
可以说大明之所以战败,除了军饷、战力等因素外,朝堂嘴炮们“功不可没”
。
兵事岂同儿戏,哪是嘴上吹的那么简单!
崇祯笑眯眯望向卢象升,说道:
“中原侯何不就你之战略思路,向诸公详解一二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遵旨!”
卢象升心头跟明镜似的,天子是在给他露脸的机会。
被封了侯又是东征都督府老大,去年就已挂名军机处,但今日才算真正踏进军事核心。
不充分领会意图再说点有用的东西,他如何能够服众?
万分感激中卢象升略微思索,侧身向同僚拱手:
“陛下之战略目标实则已非常清晰,卢某不才,献丑了。”
清了清喉咙,继续道:
“诸位,大明要想收复故土覆灭建奴,最少需分两步走。
陛下此战将漠南、辽西、辽东半岛、朝鲜连成一体,便乃最关键之第一步。
如此可彻底切断建奴南下通道,亦可让其无法从朝鲜获取兵员物资。
此战一旦大明获胜,蒙古诸部势必人心不稳,向我朝称臣及与建奴离心者将越来越多。
我军可利用一至两年光景控制漠北,建奴西撤之路将全部堵死,只留下向北苦寒之地!
建奴被我三面包围,朝鲜紧握于大明手中,此时即可实施第二步灭族之战!
辽东故土沃野千里,极其适合现有禁军作战模式,期间我大明整顿兵马,恰当之时起总攻,如此乾坤大定!”
一口气说完,卢象升向天子拱手,崇祯回以微笑。
孙承宗满是欣赏之色,看来天子将卢象升调回京师是对的。
范景文去了南方,侯恂还在辽东,王家彦又太过年轻,李邦华的事也很多。
卢象升这种具备实战能力文武双全之人,才是他军机处最需要的顶梁!
孙承宗很高兴,兵事上的担子有人分担了。
“朕在天津就让周遇吉合并刘文炳独立师,两万人将于天津重新整编,在莱州之时,已交代黄蜚与沈世魁抓紧备战。
朕会从第三军再抽一个火铳千户过来,你第六军即日起招兵买马,给朕扩军至三万人!
同步朕会让制造局加大兵器产出,绝不让儿郎无枪可拿!”
“臣遵旨!”
其实这一回兵力之所以会出现不足,无法达到覆灭建奴的宏伟构想,其中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燧枪产量跟不上。
大明水师黄蜚和沈世魁两部,拥有六百余艘大小战船,兵员4万余,其中陆战队2万人。
北征都督府两个军七万人,周遇吉两万、卢象升扩充后三万,用于陆战之兵仅十四万。
至于山海关至锦州各个城池总兵力六万余人,那些兵卒当中关宁军精髓已经不在。
原有北方各省抽过去的营兵就占到八成,能守住辽西走廊的几座城池就不错了。
大量儿郎提着冷兵器去和建奴对干,是崇祯不愿看到的,招再多兵去当炮灰毫无必要。
冷兵器野战明军干不过建奴,目前这种趋势一时半刻还真无法扭转。
如今制造局每月可产六千支燧枪,却也连禁军都供应不上。
燧枪装备比例最高的是黄得功、尤世威麾下第一军和第二军,却也刚刚配置过半。
第三、第四、第五军,只有周遇吉带回那一万满员齐装,何可纲、孙应元两军仅一成多。
水师陆战队、原天雄军、白杆兵、洪兵等配备少数,算是有了一粒火星。
所以崇祯做不到快解决辽东,只能一步一步来。
“诸位,朕拟定在中秋以前起攻势,尚有五个月时间筹备!
朕只有一个要求,入冬前须基本达成既定目标,能提前当然最好,孙先生、中原侯!”
“臣在!”
“军机处立即着手制定详细作战部署,筹划一切要务!”
“臣等遵旨!”
“王侍郎!”
“臣在!”
“秘密筹备粮草,保障大军作战所需,棉衣棉被准备充分,朕不想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