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翻身战(1 / 2)

她坐在台下,目光紧紧锁定在一位R国设计师作品上。

那是一位身形瘦削的男子,他的设计打破了常规。

宽松的轮廓,刻意拉长的衣摆,不对称的线条贯穿始终。

东方的韵味悄然融入其中。

深灰与墨绿的配色,仿佛来自京都庭院的暮色。

布料则带着和服绸缎般的光泽。

这种东方精神与西方技术的融合,居然毫不违和。

反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另一位F国设计师走的是张扬路线。

他一开场便用金属扣片、皮革绑带和夸张的垫肩震撼全场。

衣服上大量使用铆钉与喷漆纹理。

颜色则是紫红与电蓝交织。

苏晓玥紧盯着每一处细节。

那看似杂乱无章的拼接背后,其实藏着严谨的缝合逻辑。

金属片的排列顺序、皮带穿插的方式……

都有其内在规律。

她记下那些可以拿来用的针法和拼接方式。

心里盘算着如何为飞裳注入更多层次。

最让她心头一震的,是一位意大利大师的高定系列。

这位年逾六十的老匠人,以极致的手工艺闻名于世。

这一季的主题是“梦境之丝”。

刺绣密得几乎看不到底布。

金线、银丝、细珠在暗色丝绸上交织出森林与飞鸟。

花瓣层层叠叠,叶脉纤毫毕现。

苏晓玥看得入神,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手包边缘。

她忽然想起那个寂静的夜晚。

母亲和安吉娜女士并肩坐在灯下,修复那件破损的凤凰礼服。

东方的盘金绣与西方的珠片缀法交替使用。

两种截然不同的技艺竟也能如此温柔地贴在一起。

彼此成就,毫无冲突。

那一刻,她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交融”的意义。

看完最后一场秀,她站在广场上,头脑异常清明。

飞裳的路,没走错。

这条路,不是一味跟风欧美,盲目追求所谓的“国际化”。

也不是死守老一套,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而是要把东西方这两股截然不同的线拧在一起。

在张力中找到平衡,在差异中创造共生。

时装周最后一天,苏晓玥又去了局子。

走进办公室时,那位办案员正低头翻阅文件。

听见脚步声才抬起头来。

“抱歉,苏女士。”

他语气诚恳。

“那位女嫌疑人还没抓到。我们已经联系了海关,但根据监控判断,她极有可能在案发后第二天就离开了F国。目前没有任何关于她在境内的活动记录。”

“至于您说的卫先生,我们也调取了近期所有的酒店入住信息、交通卡使用记录和机场离境数据。截至目前,并没有发现他还在黎国的任何痕迹。”

苏晓玥沉默了几秒。

片刻后,她声音平稳地问。

“那些染料、腐蚀剂呢?你们有没有追查它们的源头?”

“查了。”

“这些货物流通的渠道全都是市场,背后牵扯的买家数量庞大。我们已经动用了多方资源,可线索一断再断,根本无从追查源头。我们会接着查,但短期内,怕是没指望了。”

……

机场广播响起。

苏晓玥站在玻璃窗前,望着远处那架即将飞回华国的班机。

时装周已结束三天。

飞裳团队的黎国之行,也快走到尽头。

“晓玥姐,行李都办好了!”

小卫拖着行李箱匆匆凑上来,脸上还泛着红光。

“刚在免税店瞄了一眼《IANo》九月刊的海报,咱那件凤凰礼服,登封面了!头版!整个封面就只穿了咱们那一件!”

苏晓玥接过她递来的杂志。

封面上面的模特身穿那件金丝刺绣的凤袍,姿态庄重。

灯光一打,金线在光下流转,如同真凤展翅。

大标题赫然在目。

《东方破晓:华国时尚的翻身战》。

而署名作者,正是国际知名时尚评论人阿米莉娅。

“林总监说,这期一出,订单能堆成山。”

袁丽亚也凑近过来,眼睛亮亮的。

“咱们厂子的生产线现在就已经超负荷了,回去该多招几个针线师傅了是不是?不然根本赶不上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