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清清楚楚(2 / 3)

尽管孙悟空性格桀骜不驯,但他内心深处却藏着一份对天地间万物的敬畏,他并非那种狂妄自大之人。即便当年大闹天宫,面对众仙佛,他也从未有过小觑之心。在西游这条漫长而又艰险的路上,他对遇到的许多神仙和西方菩萨都表现出了应有的尊敬,这种尊敬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源于他对力量的认知和对天道的敬畏。

如今,行走在前往西天的途中,孙悟空又将叶恒视为不可招惹的人物之一。他深知,这西游之路,藏龙卧虎,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

“师父,前方就是浮屠山了。”沙僧指着前方连绵的山脉,对唐三藏说道。

“哦?浮屠山?”唐三藏闻言,微微抬头,望向远方,“听闻浮屠山上住着一位乌巢禅师,乃是一位得道高人。我们此行前往,定要前去拜访,求些真经法义。”

“师父说得是,俺老孙也听闻过这乌巢禅师的名号,据说他佛法高深,定能为我们指点迷津。”孙悟空附和道。

他们继续向西行进,路途遥远,山峦起伏,仿佛没有尽头。对于仙佛来说,山与山之间瞬息可至,但对于唐三藏师徒四人来说,却需要一步步丈量,花费大量时间。

“二师兄,你看这路途遥远,我们何时才能到达西天啊?”八戒边走边嘟囔着。

“八戒,莫要抱怨,西天取经本就是一场修行,急不得。”沙僧劝道。

时间悄然流逝,当他们还未到达黄风岭时,两季已经过去,转眼间又到了新的一年。东土大唐那边,白骨水官大帝赐予的稻谷已经成熟了一季。各地农田中,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到处可以听到百姓的欢声笑语。

“今年真是前所未有的丰收啊!”一位老农站在田埂上,望着满眼的金黄,感慨道。

“是啊,这都多亏了白骨水官大帝的庇佑。”另一位村民附和道,“我们得自发地敲锣打鼓,到河边祭祀白骨水官大帝,感谢他的恩赐。”

于是,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准备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丰收的喜悦和对白骨水官大帝的感激之情化作欢声笑语和虔诚的祭祀。

而唐三藏师徒四人,则继续踏上前往西天的征途。他们心中怀揣着对真经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一步步坚定地走着。浮屠山就在前方,乌巢禅师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如今,在东土大唐,香火最旺盛的便是水官大帝庙。毕竟,如今天下的稻谷几乎都来自白骨水官大帝的恩赐。

“太好了,今年可以过个肥年了。”许多初次丰收的百姓高兴得合不拢嘴。

然而,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新的赋税征收政策随之而来。随着天下的丰收,唐皇更改了赋税征收方式。这种新政策在推广过程中,被

他们心想,如今百姓们大获丰收,产量比以往增长了数倍甚至十倍,那他们稍微加一点赋税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这样,当正常的赋税征收到百姓那里时,已经被层层加码,变得沉重不堪,甚至堪比吸血割肉。百姓们虽然心有怨言,但也无可奈何。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百姓的生活已经比往年好过一些,所以大多数百姓都选择了逆来顺受。

一切都还在暗中酝酿之中。唐三藏师徒三人路过浮屠山,得到乌巢禅师传授心经后,继续上路。

一个多月后,他们来到了一片全新的地方。这里钟灵毓秀,远远望去还能看到一片明光。

“这山里充满仙气!”唐三藏看到这片山岭,忍不住赞叹道。

“师父好眼力,这山岭之后住着一位大能。”孙悟空在一旁笑道,“过了这片山岭,就能看到白骨灵山了,师父的袈裟就在那山上。”

“哦?”闻言,唐三藏立刻精神振奋,骑在马上恨不得立刻飞奔而去,“既然如此,那我们快点前进吧!”

唐三藏如此急切。

“咦,就要见到白骨水官大帝了吗?不知他是个怎样的人物。”猪八戒嘀咕了一句,也紧跟在后面。

没多久,他们便进入了山岭之中。却发觉山岭之间,有风儿穿堂而过,发出呼呼之声。山岭上的树木随风摇曳,风声似乎永不停歇。

“大师兄,这岭上的风怎么如此古怪?像是凭空而起,毫不停歇。”猪八戒见状,问孙悟空。

孙悟空也微微皱眉:“老孙也不知道,以前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不过无妨,看老孙的手段。这风是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