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小小生辰,实在不敢劳民伤财,更不敢惊动前朝后宫。况且太医也说,臣妾如今需要静养。”
“不如......就在永乐宫简单摆个家宴,请几位相熟的姐妹聚聚,说说话,便很好了。只要皇上陪着臣妾,臣妾就心满意足了。”
她的善解人意让昭衡帝心中熨帖无比。
对比记忆中那位跋扈的先皇贵妃,水仙的懂事显得尤为可贵。
他怜爱地将她搂紧,吻了吻她的樱唇:“仙儿总是这般体贴。好,都依你。朕定会好好陪你。”
生辰当日,永乐宫并未张灯结彩,只在庭院中点缀了些应季的鲜花,殿内布置得温馨雅致。
然而,除了称病未至的皇后,后宫有头有脸的妃嫔几乎尽数到场。
丽贵妃、婉妃、德妃......连新晋的温常在也赫然在列。
在这后宫里,无人敢轻视这位怀着龙嗣、圣眷正浓的瑾妃娘娘。
水仙身着清雅却不失华贵的宫装,发髻间只簪了一支昭衡帝新赐的、通体莹润的羊脂白玉簪,与腕间同色的玉镯相映成趣,低调中尽显妃位气度。
她端坐主位,与身侧身着明黄常服的昭衡帝并肩而坐,帝妃二人情意绵绵,时而低语浅笑,引得坐在旁边的丽贵妃频频抬眸,露出嫉妒的目光。
宴席过半,气氛融洽。
这时,温常在易书瑶从位置上起身,对着帝妃二人行了一礼。
她今日的装扮格外用心,一身素雅的淡青色宫装,裙摆上绣着疏朗的竹叶,发髻间也只簪了一支碧玉青竹簪,整个人清丽脱俗。
“妾身恭贺瑾妃娘娘芳诞。娘娘凤体贵重,又怀有龙嗣,金银俗物恐扰了娘娘清净。妾身不才,愿为娘娘献上一曲琵琶,聊表心意,祝娘娘福寿安康。”
她声音轻柔,姿态谦卑。
水仙含笑颔首:“温常在有心了,本宫洗耳恭听。”
易书瑶接过宫女奉上的琵琶,纤纤玉指拨动琴弦。
一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的《湘竹怨》自她指尖流淌而出。
这曲子......水仙眸光微凝。
银珠查探的消息中,那位温嫔,最爱的便是青竹,据说也曾以一曲琵琶引得当时的昭衡帝驻足聆听。
易书瑶为了成为完美的替身,可真是没少下功夫。
果然,上首的昭衡帝在琴音响起的瞬间,身体便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
他握着酒杯的手指缓缓收紧,目光落在易书瑶低眉抚琴的侧影上,眼神渐渐变得悠远。
昭衡帝好似回到了从前。
他独自泛舟于御花园的湖面,岸边的竹林深处,曾传来过这般幽怨缠绵的琵琶声。
虽看不见人,但那琴音仿佛带着温嫔的气息,伴他度过那些寂寥的时光......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昭衡帝仿佛从悠长的回忆中惊醒,他看着下方垂首恭立的易书瑶,那张酷似故人的脸庞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哀婉动人。
仿佛跨越了时间,将那个他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带回了眼前。
“好......”昭衡帝深深地看着易书瑶,“此曲......甚好。冯顺祥,去将库房里那柄绿漪琵琶取来,赐予温常在。”
那是......那是温嫔生前用过的琵琶!
此赏赐一出,丽贵妃眼中妒火几乎要喷出来,婉妃垂眸掩去复杂神色。
昭衡帝只觉得,眼前的易书瑶,仿佛是上苍怜悯,将那个他亏欠良多的人,以另一种方式送还到他身边,给了他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
水仙将昭衡帝的反应尽收眼底,面上依旧挂着得体的浅笑,仿佛对这份特殊的赏赐毫不在意。
她甚至温声道:“温常在琴艺精湛,皇上赐琴,实至名归。”
就在这时,一道明艳的身影站了出来,正是拓跋常在。
她今日的装扮是水仙精心建议过的,一身正红洒金的宫装,热烈如火,衬得她小麦色的肌肤健康而富有光泽。
发髻梳成了张扬的高髻,点缀着色彩鲜艳的彩绳和细小的金铃,既符合宫规,又保留了鲜明的异域风情,整个人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妾身拓跋悦,恭贺瑾妃娘娘芳诞!”
拓跋常在朗声道:“金银珠宝娘娘不缺,诗词歌赋妾身也不擅长。妾身愿为娘娘献上我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