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易夫人脸上的笑容,转移到了水秀的脸上(1 / 2)

i腊月二十二是礼部择定的黄道吉日,今日大封六宫的大典将在太和殿举行。

寅时未至,水仙便已起身。

她端坐在妆台前,面前的妆台上摆着各式华贵首饰。

赤金点翠、红宝珊瑚、珍珠玛瑙一应俱全。

皆是昭衡帝这些时日陆陆续续赐下的珍品。

身后,贵妃规制的吉服层层叠叠铺陈在衣架上,比正红稍暗浅的绯红色为底,上面用金线绣着吉祥纹路,在烛光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华贵。

铜镜里,水仙的面色略显苍白,孕吐的折磨并未因今日的盛典而稍有缓解。

上妆前,她勉强用了两三块清淡的云片糕,便摆了摆手,示意撤下。

听露一边小心地为她梳理长发,一边轻声说着话,试图分散她的注意,缓解她的不适:

“娘娘,今日大封六宫,皇上特赐恩典,允各位受封主位的家人入宫观礼呢。”

听到家人,水仙侧目,看着铜镜里的听露。

听露见她感兴趣,便继续说道:

“听说娘娘的妹妹,如今已十六了,不知可曾许了人家?”

水仙闻言,眸光微动。

她沉默一瞬,摇了摇头,头上刚簪上的点翠海棠步摇随之轻轻摇曳,珍珠制成的流苏碰撞出细碎的轻响。

水仙的私心,自然是不愿妹妹过早卷入婚姻琐事,但水秀确实已到了年纪,她这个做姐姐的,也不能误了她。

她将这件事存在了心底,随即吩咐,“待他们入宫,你派人仔细照应着,莫要出了差错。”

听露恭敬应下,心中却有些不解。

以娘娘如今圣宠,还是贵妃之尊,她的家人入宫,谁不高看一眼?

何需如此谨慎叮嘱?

但她看水仙因近日孕吐而疲倦的侧脸,也不想多问打扰,只将这话牢牢记在心里。

——

卯时。

宫门外,水秀与父母一同,随着引路的小太监,一步步走入庄严肃然的皇城。

他们穿上了最好的衣裳,那是水仙母亲用之前水仙从宫里送出来的料子,熬了几个夜新赶制出来的。

宫里的料子比往日穿得细软许多,颜色也鲜亮,但毕竟与积攒多年的世家比不了。

他们入宫的时候,与周遭那些珠光宝气的世家贵妇们一比,依旧显得有些寒酸单薄。

水秀能清晰地感觉到父母身板的僵硬,和他们心里的不自在。

虽然如今已然脱离贱藉,但水仙父母的心里还是转变不过来,每每看到这些高门世家,总是从心底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引路的小太监倒是十分客气,笑吟吟地看着十分喜庆。

“皇上和贵妃娘娘都特意吩咐过,让奴才好生伺候着各位主子。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奴才便是。”

水仙的父母闻言,受宠若惊,连声道谢,态度谦卑得几乎有些惶恐,反倒让小太监怔了怔。

他在宫中久了,见惯捧高踩低,这般被主子家人真心实意客气对待的,倒是头一遭。

小太监心下不由得更添了几分小心,伺候上也更为周全。

他们被引至太和殿外专设的等候区域,自觉地站在了最不惹眼的角落。

周遭的豪族世家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无人上前与水仙的父母攀谈,甚至偶尔会飘来嘲讽的目光。

这种刻意的孤立,让水秀不自觉攥紧了身侧的手。

这时,她在世家的人群里倒是看见了熟悉的人。

易夫人正站在人群中央,面带讥诮地望过来。

她是易书瑶的嫡母,亦是易贵春的生母,此时正与几位交好的世家夫人低语。

易夫人声音不大,却随着冬日的寒风飘进了水秀,以及姐妹俩父母的耳朵里。

“昔日府上的奴仆如今却能与我平起平坐……所以说,这人呐,有的时候还是得豁出去,能舍出去才行......”

易夫人话中隐约讽刺水仙以贱婢之身爬龙床,如今竟然成了贵妃,她忍不住面上露出一抹嘲讽,轻嗤一声道:

“沐猴而冠耳,终究是猴儿,学不来人的体面。”

沐猴而冠指的是猕猴带上帽子都不像人,如今被易夫人用来讽刺水仙家人如何穿戴都难掩奴才本性。

这文绉绉的典故,水仙的父母听不懂,但水秀请了夫子在家,读过书可是能听得明白。

水仙的父母虽然听不明白,但他们能听到从那边传来的,几位夫人的嗤笑声。

他们曾经在易府当奴才,如今虽然已经脱离了贱藉,但如今在这般重要的场合看到易夫人,还是不自觉地露出自卑。

水秀看着父母受辱的模样,只觉得出离的愤怒。

她不似在易府当了半辈子奴才的父母,有些规训教条在她心中还不是特别根深蒂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