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女真之奴(2 / 4)

得去茅房......”

    这时有名官兵提了个小木桶过来的道:“杨把总,你要的肉汤热好了。”

    “好,有劳了。”杨林接过桶来向寨子内最大房子走去。

    这寨中最大房屋是土木结构的三间房,朝向正南,一扇木门。墙基为石头,墙体为土坯,粗木为梁,苫扎茅草为顶。

    高近丈,东西长五丈。从房屋的形制和建筑材料看,便知是寨主或头目的房子

    一进门为灶间,左右各有两个锅台,内架铁锅。另有水缸、柴火、木架、碗橱等。

    左边的西屋有南北两铺炕,西侧另有一面小炕,俗称“万字炕”。上面有木箱,箱上有祭祖祭神用的器物。

    右边东面的屋子也有南北两铺炕,不过北炕西侧连有一锅台,多用来冬季取暖和烧水用。

    此房屋格局是辽东满汉民居的主要形制,最主要的区别是汉民民居内没有“万字炕”。也就是说西屋南北两铺炕之间没有小炕相连。

    明时辽东居民以烧炕或炉子来取暖,燃料多取自山上的枯枝败叶和庄稼收割后的根茎。居住的房屋多为土坯房,但是地窨子、马架子等简陋居所也很常见。

    其内部多为三间房的形式,暨进门是灶间,东西分别有两间房。至现代也有五间房甚至更多一些格局的。

    辽东民居按民间的说法是“以西为尊,以南为大”。其中西屋住长辈人,又因南炕向阳温暖,所以长辈人或来的客人住此炕。而东屋则住晚辈人或已成家的子女。

    置放祭神祭祖器物的小炕,是不准随意踩踏坐卧的,更不能放置不洁和不吉利的东西。

    马进忠就躺在房中西屋的南炕上,由四名官兵轮流照顾他。虽然如此,杨林闲暇时还会守在他的身边。

    杨林进得屋内,见马进忠还是双目紧闭高烧未退,便让服侍的官兵先去休息,随后用酒为他擦身子降温。顺便将几道伤口也消毒换药,然后又喂了些鹿汤给他喝。

    他最担心马进忠会因为伤口化脓、破伤风、蜂窝状感染等病没了性命。但现在缺医少药也没好法子医治,只能看这位马备御的命硬不硬了。

    忙完马进忠,杨林又去寨子各房查看其他伤员的情况。最后才让彭义为自己换药。

    因当时无法返回刘昭孙的营伍里,彭义传达完刘綎的军令后便留了下来。昨晚,这位四川的小伙子听了杨林的话,只是少量的吃了些肉和汤,所以他没有腹泻。

    杨林身上的伤多为皮肉伤,虽连日行军不得休息,但他年轻又身体强壮,伤口愈合的很好。只要按时换药消毒便可。

    正在这时,一名官兵急冲冲的来到他的面前。

    “禀报杨把总,我们在寨子后面发现了一处菜窖,里面关押着一些人。你快去看看吧。”

    “哦,竟有这事?那去看看!”杨林与彭义互视了一眼,起身随着这官兵向寨子后奔去。

    为便于在冬季吃到蔬菜,辽东居民有挖菜窖储存蔬菜的习惯。蔬菜多为大白菜、大葱和萝卜,后来随着土豆传入中国,土豆也成了必须储存的蔬菜之一。

    辽东居民的菜窖大小和深浅不一。人口多的人家需储存的蔬菜多,那么菜窖就要挖的深些大些。反之亦然。

    菜窖多是在入冬前在朝阳之处挖一土坑,上面以树干或木板横竖相交为梁,再覆以破布或破被作为保温层,最后以土掩埋。预留一窖口,放一木梯作为上下出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