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第二次围攻叆阳失败的画,整体取名为“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官军叆阳破虏得胜报捷图——叆阳镇守游击杨林制画躬呈御览”。</P>
这些画每幅画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内容,并且上面都有叆阳游击公署的大印和杨林的私印,以及守城各级将佐的印章。以此证明这些画的内容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然后经辽东经略府核实后,装箱贴上封条连同缴获的后金军多面战旗和伪官印信一起运往京师。</P>
为了彰显万历皇帝的英明神武和大明的赫赫武功,杨林可没有在画上描绘血腥暴力的场面。而是以全景或近景以及模糊景物的方式来展现战场情形。</P>
揭下第一幅画的红绸,展现的是杨林带领叆阳军民向万历皇帝跪拜恭请圣安的画面。而且画的名头就是《恭请吾皇圣安》。旁边还有一行遒劲有力的楷字注解——叆阳镇守游击杨林携军民叩拜吾皇,谨祝龙体安康,福寿无极;岁如日月,天地绵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画中人物是杨林率军中各级标下,按军职分秩列跪拜在地,军容整肃极为雄壮。后面则是同样跪伏数不清的军民人等。因为采用的是远景角度,所以从第三人称看有一种君临天下、万民拜服的感觉。</P>
因为采用了类似西洋油画的风格,画面较为细腻逼真,色彩也更加厚重。这让看惯了山风丹露、云清水墨中国画风格的万历皇帝眼前一亮。</P>
万历皇帝直了直身子仔细端详了半天,不禁笑道:“这个杨林,对朕倒是真用了心思。一个小小的武将,竟然也跟着那些文官学溜须逢迎的功夫。你看看,他在营中这些将佐的旁边都标上了姓名和官职,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这是想让朕知道守叆阳也有这些人的功劳。他此举倒是颇讲义气,在如今官场中可是不多见了。总之不管如何,朕很喜欢这幅画,也很喜欢他给朕的祝语!”</P>
王太监立刻笑道:“陛下您说的太对了。杨林这小子就是个武将,应该多打胜仗为陛下、为大明分忧才是,学那些文官干什么?还讲义气了,多没出息啊。”</P>
万历闻言没说什么,只是抬了抬眼皮。王太监见状立刻一挥手,示意让人把第二幅画的红绸揭开。</P>
第二幅画的角度采用的是全景,名字是《大明辽东边城叆阳堡全景图》。画的除了叆阳的全景还有熙熙攘攘的街道和热闹的马市。背景是艳阳之下山势叠嶂、景色优美的天华山,以及一眼看不到边的农田和山林。整幅画给人一种安居乐业、江山如画的感觉。</P>
万历皇帝久居深宫之中,对外面的世界了解极度有限。如今杨林以献画的方式让他直观外面的世界,这让他感到极为新奇,填补了他要了解外界的渴望。否则当初也不可能让王太监去叆阳。因此他看完这两幅画后心情极为舒畅,久病的身体似乎也被注入了新的力量。</P>
“这个杨林,给朕看的这两幅画真是让朕大出所料。更没想到仅是我大明一座边城的景色就如此美好,那么整个大明又该是如何的优美和繁华呢?”</P>
王太监不失时机的道:“陛下,等您养好了龙体。有机会一定会看到咱们大明这些美景的。”</P>
“朕也是这么想的,对此也是很期待啊。”</P>
万历皇帝闻言笑道。可随即他的脸色就拉了下来:“哼,恐怕到时候那些文臣又该阻止朕了。这不行那不行的,整天的呱噪没完没了。从朕登基到现在几十年了,一点都没变。他们甚至都不如杨林这个边将懂朕的心思。一帮腐儒!”</P>
王太监附和道:“陛下你说的极是。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