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了官兵的负担,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唯一不足的就是投弹需要进行严格训练,找到最佳的投掷时机。
与此同时,杨林把“掷弹兵”一词开始灌输给官兵。为了增加官兵的荣誉感,他在步兵哨的前面都冠以“掷弹兵”一词。如“叆阳标营掷弹兵甲哨”、“叆阳标营掷弹兵乙哨”。听起来威武霸气还朗朗上口,感觉非常精锐。
不过与法国1667年才出现的“掷弹兵”和“手榴弹”相比,杨林发明的手榴弹要比他们实用多了。不仅重量轻杀伤力也大。士兵携带和使用也方便。
法国虽是欧洲第一个装备“手榴弹”的国家,其部队被称为“掷弹兵”。但法国人的“手榴弹”为铁制球体,重1.5-2公斤。内填火药,需点燃导火索后投掷。因为这玩意儿太沉,对安全性和距离就有一定要求。需挑选身高1.8米以上,膂力过人之辈才能胜任“掷弹兵”。
但是因为杨林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在这个世界里“掷弹兵”、“手榴弹”这些词改为由中国人率先使用。比法国人整整提前了将近半个世纪。
杨林“发明”的武器装备让众人极为佩服和惊讶,他们没想到参将大人会这些“奇技淫巧”。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武器装备确实有利于作战。以致于有些人传言,杨林是上天派来帮助大家摆脱建虏杀戮和奴役的人。
这些传言不仅在军中有很多人信,就连在民间也有许多人信。要不怎么解释参将大人“发明”出来的这些东西与众不同呢;又怎么解释参将大人不贪图享乐,为了叆阳今后的路忙的团团转呢......
杨林是不会在乎传言怎么说自己的,每日依旧忙的脚打后脑勺儿。他哪里知道,此时就在城中一户民宅中,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对他朝思暮想。
这姑娘就是老韩头儿的大孙女韩桃儿。当初她被杨林从汪善手下救出来后,竟对他暗生情愫念念不忘。等到叆阳安顿下来之后,这爱慕之情折磨得她魂不守舍。
以致有一次她实在按捺不住准备了一些吃食过来,为的就是能看杨林一眼。可惜竟被熊大海那憨货以大人公务繁忙为由给拦在了门外。她只好把吃食留下,嘱咐请转交给杨林以谢当初的救命之恩。
熊大海看着那些吃食馋的直流哈喇子(口水),都没留下韩桃儿的姓名和住址,支支吾吾的也没当回事儿。
韩桃儿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配不上杨林,只是深情的看了眼杨林办公的房子才转身离开。殊不知她前脚刚走,那些吃食就都进了熊大海这货的肚子。他还美其名曰替大人试试这些吃的有没有毒。
闲言少叙。目前最困扰杨林的问题依然是钱的问题。他和邢云衢、王长水捋了捋账目。剔除给官兵预留的半年饷银,账上现有银两约七万两,这其中包括变卖战利品的四万两,以及前段时间商贾士绅、地主大户们给自己送礼折现的一万两银子。剩下的两万里包含税收以及买卖香皂肥皂的收入。
但是现在各项开支也大。仅是武器装备制造,每月平均就得五百两至一千两不等。要是在加上归村并屯、建设堡寨、开采矿藏、开办工坊(场)、修建工事等,每月平均就要花费三千两左右。
要是额外再加上侦缉大队、还乡团、预备役等人员的开支,这个数字就会上升到四千两到四千五百两之间。也就说杨林这七万两银子顶天能撑一年,还得是省着花的前提下。
杨林本打算今年要进入后金境内去烧杀劫掠的,可是今年两位皇帝接连驾崩,以及各项事务繁忙。自己实在没精力去后金哪里捣乱。要是派别人去恐怕要难以胜任这样的军事行动。所以今年他只能按兵不动,准备明年再说。
杨林咂摸着嘴,自己这七万两银子有四万两是抢来的。怪不得后金不干活儿专门进入大明劫掠。这他么来钱是真快啊。在银矿、水泥、香皂、丝绸等没形成大规模贸易获得巨额利润前,要想度过财政困难时期自己也得去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