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地方衙门另有困难(2 / 4)

> 随着李善长声音落下,朱标大致便能猜到李存义确无乱法害民的罪行。

倘若不然的话,李善长也不顾细数先前功劳,祈求自己饶恕李存义的性命。

恰恰是因为李存义罪不至死,李善长这才敢祈求自己饶恕。

至于告老还乡一事,怕也是因为自己召谢全、铁铉、马虎三人回京,李善长打算试探自己是否有意让他腾出位置。

“韩国公不必如此。”

冲刘保儿招了招手,示意他将李善长搀扶到座位后。

朱标翻看着李善长与李存义这几日来的书信。

“陛下!臣未曾告知存义这诸多书信,臣当禀明圣上。”

“故而存义所言,或许有几分可信。”

“他于项城任知县,没有私吞百姓田地。府库余财过丰,也是其命亲属投身商业,乘陛下恩待百姓,朝廷商行推及地方之东风,方才得财良多。”

不等朱标发问,李善长紧跟着补充道:“臣严词申斥存义,身为官身不得从商。”

“臣仔细询问,存义并未借知县之权,谋求私利。”

“诸多逾矩,还望陛下严惩!”

听到李善长极力请求严惩李存义,朱标心中也大致有数。

想来那李存义确实没有枉法害民之举,要不然李善长也不会如此。

说白了,多不过是李存义身为知县,比地方郡县上的商人、百姓更早知道朝廷商行要推行至地方的恩旨。

他也不过是借助这个信息差,得到些许钱财。

真要说的话,但凡肯动些心思的商人、百姓都能提早知道如此政策。

李存义所为当真算不得什么大罪。

真要说的话,李善长身为大明国公,其弟仍旧只是一地知县。

铁铉奏报上,李存义府库银两也不过中产之家。

这属实算不上什么大的罪过。

而看到朱标表情温和,倒是没有震怒之色。

李善长沉吟数秒,转而继续道:“只是存义终是逾矩。”

“以官身令族中亲属从商,此乃大罪,不得不罚。”

“老臣以为当令户部申斥存义,褫夺其官身。若陛下开恩,或可准他继续经营商贾,也算有个谋生的法子。”

“韩国公言过了!”朱标随意摆了摆手。

“李存义于项城任上也算勤勉,项城百姓先前曾受水利之苦,田垄土地少于灌溉。”

“数任知县都难有成效。”

“存义上任后,多次前往知府,并征召民夫修缮水利。”

“仅此一事,便是有功。”

“这.....”

李善长实在不敢为李存义邀功。

项城水利能得到修缮,恐怕也不是李存义自己的功劳。

要知道,地方上但凡动土动工,诸如修缮水利、修缮屋舍这类事。归根结底,最大的阻碍还是上面给拨银子。

倘若李存义并非他李善长的胞弟,当地知府不会轻易允准,奏疏上呈到户部,户部拨款也必会拖延些时日。

李存义之所以能快速修缮当地水利,想来也是各级衙门看在他李善长的份上。

所以这一点,着实算不上李存义任职有方。

而看到朱标并未继续言语,李善长顿了一下,突然意识到什么赶忙说道。

“启禀陛下,存义之过不仅逾矩一条。”

“凡路径项城之官员,必登门拜访存义。”

“甚至些许官员绕路也要途径项城,而且其中官员官职也多高于存义。”

“仅凭存义,断不能得诸多上官如此青睐。老臣以为,诸多官员路径项城,与其宴乐,多是想借存义攀附老臣。”

言至于此,李善长倒也是没有继续往下去。

朱标会意,也给李善长面子追问道:“存义是否给韩国公发来书信,请你关照某些官员?”

“绝无此事!”

似是早就准备好了一般,李善长神情严肃,庄重说道。

“存义之才,不过知县,其断无查人之明。”

“此事臣知道,存义也是知道。”

“因此存义从无书信提及其他官员,老臣也断然没有因存义的缘故,拔擢他人。”

李善长这话说的已然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