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来想要送就没有送出去,这次田村长一家也同样没有收,只是答应帮忙看着,要人祖宅的事也还是干不出来的。
吃晚饭的时候,黄杰好奇问了问村子充满牛粪味的事儿。
“这里县里推广的项目,县城附近搞了一个大型的养牛基地,据说可以每年出栏50万头。
为了达成70万的出栏量,只要村民愿意,就可以到养殖基地签订合同,然后低价购买小牛,达到一定标准,养殖基地会进行回购。”田村长耐心解释。
本就是件好事,可农民养牛就有点不太在意细节了,房边、路上、壕沟、林地、农田、荒地都有一坨一坨牛粪。
有些养牛大户更是把大量成堆的牛粪,放在村路两边、田间地头,不要说夏天,就是冬天也会味道很大、难闻的很。
村里不是没想过办法,全村2000头肉牛,每年产生数千吨牛粪、目前建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点空间小,并不实用,几天就堆满了。
堆满后还难以处理和运走,此前收集点堆满牛粪后,村里就花了好大力气才运走,后面就干脆不往收集点堆放了。
牛粪倾倒在明显位置,执法部门发现后会追责。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默许大家往不易发现的地方倒。
县里也想了不少办法,可依旧无法解决农村畜禽粪污处理的难题。
处理牛粪等牲畜粪污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发酵变成有机肥,再还田利用。但目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就是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运转不畅。县里倒是有一个有机肥厂,院子里的有机肥堆积成小山。
目前积压了2万多吨有机肥,没有销路,已经暂停从村里收集粪污了。今年以来,这家企业仅销售3000多吨有机肥,县里其他几家有机肥厂的情况也差不多。
全县几家有机肥厂的畜禽粪污处理能力,基本能够覆盖产生的粪污量,但企业产品销路不好,粪污的收集、储存、运输体系运行不畅,部分畜禽粪污只能靠乡村自己想办法处理。
乡村就近堆沤还田积极性不高。目前,畜禽粪污堆沤发酵还田技术已较成熟,但因投入大,群众积极性不高,推广应用较难。
村里种粮大户老周就试着,将周边村庄的的畜禽粪污,收集后堆沤发酵。可是每个环节都需要支付不小的成本,每公顷粪肥还田成本在800元左右。
就近发酵还田的标准和机制不完善。要想实现乡村就近粪污发酵还田,首先要有一块符合政策要求的地块。
其次要配套技术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机制和标准,还要利用政策支持调动村民积极性,面对诸多堵点难点,如果不拿出具体办法和举措组织大家干,这事就落实不下去。
田小牛的老爹毕竟是田庙村的村长,说起话来那是一套一套的,估计没少参加乡镇组织的会议。
简单梳理一下就是县里有机肥厂虽然有处理全县牛粪的能力,但销售能力太差,还有就是运输成本太高。
对村民来说牛粪虽然是好东西,可是自己处理的意愿并不高,一是麻烦,需要大量的体力和前期投入,另一个就是沤粪需要的时间太长。
这在黄杰这里压根就不是事儿,黄杰以寇思远的名义在澳洲成立的公司,已经开始在澳洲慢慢收购土地了。
虽说现在准备购买的都是良田,可澳洲的良田毕竟只能说是少数,而澳洲大多都是贫瘠的牧场,或是沙漠、半沙漠地区。
太阳能发电最好的区域也是沙漠地区,想固化沙漠、并慢慢把沙漠变成良田,可是离不开大量肥料的。
不过让黄杰在家乡开厂,或是收购现有的有机肥加工厂,还是算了,黄杰可没有这个精力,手上也没有可用的人。
再说自己不差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有机肥的收购标准,让县里的企业进行加工。
这样不仅能解决整个县城,臭气熏天的现状,还能给拉动一整个产业链,带动不少就业,创造不少利润。
变相的把戒指空间里大量的现金,搞成有用的有机肥,当然要使用现金就需要黄杰亲自出面忙活才行。
这趟肯定不行,叶胜男跟着呢,田小牛也着急回去打理饭店的生意,两家饭店陈小渝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
第二天的葬礼还算隆重,吹吹打打,一切农村葬礼该有的元素都有,田村长带着村里的骨干穿戴孝服,把刘老奶奶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