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养病间湛秋始读血经。某夜烛光摇曳,经页浮起朱色梵文,诵之则满室生优昙花香。了尘曰:“此尼乃谢道韫转世,乱军中护经殉道,血渗贝叶处皆化金刚种子。”
【卷八】
腊月江封,渔童破冰得青铜剑。铭“永历”二字,鞘嵌七宝黯淡。了尘嘱:“此南明烈皇殉国物,当沉江心潭。”夜携剑至江心,凿冰时忽闻水下钟鼓鸣。冰洞浮起白玉棺,内卧女冠容颜如生,掌捧血书《心经》。
湛秋悟此乃长平公主。清军破城时投井未死,出家为道。棺中帛书载:“癸未年,帝赐剑言:‘朱家气数尽,惟江秋瑟瑟可栖魂’。”
【卷九】
守棺第七夜,江面现千盏绿灯。了尘取紫竹箫吹《安魂曲》,绿灯聚作九级浮屠。此时玉棺化七彩流光,绕剑三匝没入江底。俄闻天际梵唱,云间现比丘尼虚影,合十而逝。
湛秋恸哭:“国殇何日解?”了尘指江月:“待山日迢迢照尽劫灰,自有天晓。”
【卷十】
除夕,白鹤衔辽东松子至。了尘炒松时忽道:“‘瑟瑟’本波斯语,谓碧玉。江秋瑟瑟非萧瑟意,乃言劫火中不灭精魂。”夜雪扑窗,湛秋见经橱暗格放光。启之得父手札:“壬午年与了尘观星,算廿载后吾儿避火劫。禅院有紫檀匣待启。”
【十一】
元日破晓,佛座下得紫檀匣。贮半璧刻“高士”篆文,附血书:“璧合之日,比丘示现。”了尘惊曰:“此弘忍大师传法信物。”正月十五,游方僧踏雪至,出示半璧恰合。了尘忽向二僧叩拜:“五祖分身应世,老衲使命毕矣。”言竟跌坐而化,身涌檀香三日。
【十二】
湛秋葬禅师于古柏下,得舍利七粒。游方僧曰:“我即昙曜尼转世,今日完因果。”指江心:“当年沉经处,今当重见。”至江岸,僧掷舍利入水。俄顷江心凸起沙洲,现隋代经幢,幢顶宝瓶金函放光。启之得梵本《华严》,夹页谢道韫蝇头楷书:“国可破,魂不可屈;身可灭,法不可绝。”
【十三】
湛秋忽悟“江秋瑟瑟”真谛:非言肃杀,实喻碧血丹心。临别游方僧赠偈:“山日迢迢照比丘,江秋瑟瑟栖高士。千年劫火炼心灯,照破河山万古愁。”
归途见江东新绿萌发,方知夜来喜雨。回望无名峰,霞光中隐现双僧影,共抚焦尾琴,曲调恰是《碧天秋思》。
【卷末记】
湛秋后结庐江畔,以紫竹箫谱《江秋曲》。雾晨常现海市:藏书阁巍峨,了尘与父对弈,长平公主与谢道韫共赏《华严》。渔人闻箫多泣下,云音中见金陵旧月、蓟门风雪。
今无名峰顶犹存石碑,镌“壬寅孟秋,江东大热”。樵人传言,月圆夜闻经诵与琴箫合鸣,疑是高士比丘,犹说无尽山色、依旧秋声。然江心时现七彩光,渔者谓乃长平公主玉棺反射星辉,照见永历剑铭如生铁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