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2 / 4)

韦暄手中将那诏书接过,看了三遍,心中有了几分盘算,又让系统回溯了下历史上此事的背景,将心中的思绪逐一理清,这才郑重开口:“公田所之制,历代也有类似的做法,只是此次有两处难办。”

    言及此处,她稍作停顿,见韦暄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这才刻意忽略掉一旁吴胜有些复杂难辨的目光,直言道:“其一,诏书虽指明开垦荒田废田,但所附地图乃仁宗皇帝登基之初绘制,距今已逾八旬。彼时诸多荒田,现在早已化作良畴,且多数有百姓自发耕作,若突然将其转为公田,无异于将昔日无偿的田地陡然间加诸租银,百姓心中自是要不满的。”

    说完这话,她都有些震惊于朝廷的纸上谈兵??仁宗朝的田亩图直接拿过来用,也不这管八十年间沧海桑田多少变化。

    韦暄点点头,若有所思,郁竺见状,紧接道:“其二,以‘乐尺’替代旧制之‘尺’丈量公田,则原来的一亩地,现在就变成了一亩有余,若是税率不变,也就是百姓要多交税……每十分就要多约八厘。2”

    她心算了一下,迅速报出一个数字。

    不得不说,制定这个政令的人真是“天才”,区区变换一下计量单位,光这一项的税收就要比原来多出8%,郁竺不禁在心里暗暗摇头。

    武松在一旁听得心惊??他原本并未不知道韦暄今早心事重重是何等大事,又有吴胜对他说了些闲话扰乱心神,本是有些不快,现在听郁竺这么一解释,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自幼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自然知道每十分多交八厘税,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如今许多百姓日子已经十分难过,这个政令要是推行下去,要出事的。

    吴胜见郁竺讲完,立马开口道:“姑娘所言,大人和我刚刚也已经预见到了,因此此事才颇为难办呀。”

    韦暄也点点头:“虽是难办,却还不得不办。这本是杨戬在汝州设立‘稻田务’的做法,因收入颇丰,便上书官家,将‘稻田务’改为‘公田所’,在各路州县推行。且慕容彦达将此事全权交由于我,若处理不当,或有差池,他必会在官家面前参我一本。更甚者,若杨戬误以为我对他有所不满,定会对我更加不利,这可怎么是好?”

    杨戬啊,四大奸臣之一,这就不奇怪了。郁竺心里暗叹一声,不过韦暄担心的不无道理,有时候二把手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给一把手背锅,显然慕容彦达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个无解的事情,才会干净利落地推给韦暄。

    吴胜心中暗自嘀咕,颇为不满。他不解为何仅仅一夜之间,大人对这郁姑娘的态度就变得如此恭敬,甚至将这些微末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告知于她。

    区区一介女流,即便有些许才学,又怎能令大人如此相待?他又不禁揣测上了二人的关系,是否在昨天这个夜里发生了某种不可言说的转变。

    郁竺深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道理,她设身处地地站在韦暄的角度,思考了片刻,道:“大人,当务之急,不在于具体如何向下推行,而是要对上展现出您推行此事的决心,给上面,尤其是慕容知府一个明确的表态,让他无从置喙。至于后续步骤,可从容布局,逐步推进。”

    韦暄闻言,眼神一亮,急切追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具体施行呢?”

    *

    郁竺从韦暄书房里出来时,心如擂鼓。

    对于田亩事务,她在现代社会从未涉足,刚刚虽然侃侃而谈,但实际上那些不过是拾人牙慧加上一些基本的策略博弈,她内心深处并无十足把握。

    然而,机遇已至,她岂能轻易放过?她迫切需要这样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另一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