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只是我手下这些人,大多是我从陈州带来的旧部,平日里......唉,他
们习惯了。”
郁竺立刻明白了,此次粮饷虽有保障,但以往想必并非如此。所以这些部下长期养成了欺压搜刮百姓的恶习,即便此次军备物资充足,一时之间也难以改掉抢掠百姓的冲动。
至于为何以往军饷常常供应不足,郁竺不用深思也能猜到??有人中饱私囊,靠盘剥士兵来发不义之财。
这种情况的危害显而易见。就像民国时期的某支军队,战斗力差到了极点,即便把逃兵绑起来活剐,都无法阻止士兵在战场上溃逃。究其根源,就是上层军官贪污腐败,一心只想从部队捞钱,而底层士兵则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能抢一点是一
点。
所以说,若不保障物质基础,空谈军纪,那军纪便只是一纸空文。
拿她所熟知的来说??那支广受赞誉的军队,在淮海战役中,连推车的民工报酬都按时发放,更不要提普通士兵的工资了,也正因如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有了能广泛推动的基础。
再就是近一些的例子。不久后的岳家军,若非岳鹏举秉持着“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1的原则,士兵们又怎能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只可惜,以郁竺目前所处的层次和手握的权力,面对这些问题,根本无能为力。要想改变这一切,只能从长计议,徐徐图之了。
“不过......”郁竺眼中突然闪过一丝亮光,“韩将军可带了纸笔?”
韩滔所部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整个大军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太多资料可供借鉴了,尤其是后世某位伟人的著作中,有着诸多关于此类问题的深刻论断。
倘若能将这些内容整理形成文书,递交给呼延灼,以他的军事素养,肯定能洞察其中的价值。
郁竺知道,若要对整支大军产生影响力,不能再这样消极等待,必须尽快抓住机会,在呼延灼面前证明自己的作用。
毕竟,当初她不就是凭借自身的见识引起了韦暄的注意吗?
“呃,此处没有,要去后面辎重处取。”韩滔有些疑惑,不自觉地向后张望了一下。
郁竺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连片的营地向远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营帐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密密麻麻,其间有士兵穿梭忙碌。
“算了,不必麻烦了,那庵里定然有,我去问问。”郁竺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小庵道。
“那押司小心便是。”
与韩滔告别后,郁竺快步朝着小庵走去。待走到庵附近,才发现这庵四周竟然都是荒坟。
那些荒坟大小不一,有的墓碑断裂,有的半掩在杂草丛中,有的坟头塌陷。这些日子行军打仗,郁竺见过了无数具尸体,对于死亡的恐惧早已麻木,她径直推开庵外那破旧的栅栏,上前叩响了门。
开门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道士。他一身道袍,头戴道冠,面容清癯,见郁竺一身官府公吏的装扮,立刻猜到她是这附近驻军之人,脸上露出十分客气的笑容,微微稽首道:“不知官爷前来,所为何事?”
郁竺禀明来意后,那道士一口应下,不光为她寻来纸笔,还在庵里挑个僻静的偏房,点上油灯,供郁竺使用。
郁竺也不客气,向道士道谢后,接过纸笔。待道士转身并轻轻掩上房门后,她便坐在案几前,奋笔疾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