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片刻的沉吟,落在凌振眼里,却叫他刚刚放下的心突然提了起来。他今天大张旗鼓地来到科教局毛遂自荐,可谓是背水一战,此番不能成功,日后回到甲仗库,在陈都知那边,恐怕也再难过得好处。可明明方才郁同知待他十分客气,怎么
看都不像是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怎么这会儿却突然犹豫起来了呢?
一时间,凌振也有些慌张起来??莫非是郁同知对火炮之术不感兴趣?
他心思急转,想起刚刚过去的棘盆盛会,心中顿时有了几分猜测,未等郁竺开口,连忙补充道:“郁同知,实不相瞒,火炮之术绝非仅能用于战场杀敌。就如那棘盆盛会那日的各色焰火,倘若以火炮之法改良,定能使烟火更为璀璨。不仅如此,
下官还设想,可将火炮加以改进,制成便于手持的小型炮具,如此一来,在各类庆典献演之中,戏子手持此炮,配合各类杂耍绝活儿,定能让官家龙颜大悦。”
“噢,这倒是其次......”郁竺摆了摆手,她不知道凌振的心路历程,见他一味地讲烟火,只当他抓错了重点,稍稍有些不以为意,然而却在听到最后一句时眼前一亮。
“你说什么?便于手持的小型炮具......仔细说来听听。”
这不就相当于后世的枪么?
按照历史记载,最早的火枪,还得在一百多年之后才能被发明出来,所以坐之前在思索如何提升军队战斗力时,并未将普遍装备热兵器作为首要考量。毕竟以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而言,想要实现热兵器的批量生产,难度实在太大。真要等到她
造出枪,再给军队一一配备,接着像西班牙大方阵那样系统训练,等出成效的时候,大宋已经亡了八百年了。
可如今既然凌振提出了这个想法,她又怎能忍心将这发明创造的雏形扼杀在萌芽状态呢?而且众所周知,在《水浒传》中,凌振所擅长的火炮制造技术,本身就带有几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说不定,凭借施老先生开的挂,他真能够发明出这种
便于手持的小型热兵器呢?
凌振一看郁竺神色,还以为自己猜对了她的心思,立即道:“其实这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在粗竹管中填充上火药,在竹管的外壁预留一个点火用的小孔,点燃引信后火药燃烧,便可以喷出各色焰火,十分漂亮。实不相瞒,这玩意儿下官在家做过
一个,大人若是对此感兴趣,下官这就回去取来给您瞧瞧。”
“不必了,我明白你的意思。”郁竺摆了摆手,稍作思索,目光灼灼道,“照你所说,这种小型炮具目前只能喷出焰火,可若是我想将其运用到战场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增加它的威力呢?“
毕竟,仅仅只能喷火的话,杀伤力恐怕也就只能起到骚扰敌人的作用了。
凌振作为火器制造方面的专家,一听郁竺这般发问,瞬间就明白了她关注的核心所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还好郁同知并非那种只知玩乐享受之人,看来是自己方才想岔了。
“只需在竹筒内填上石块或者弹丸便可。”说着,凌振便下意识地比划了几下,发现没有实物辅助,难以讲得清楚明白。于是他也不客气,自己起身找来纸笔画了起来。
片刻,纸上呈现出一个类似烟花桶的东西来。
郁竺接过纸,目光在上面停留了片刻,抬起头,神色专注道:“以你所设想的这种小型火炮,它射出的弹丸最远能达多远?“
“二三十步的距离还是有的。”
“才二三十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