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万世之谋(2 / 2)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1863 字 1天前

’。”

“敌人?”朱高炽一愣。

“没错。一个遥远的、潜在的、强大的敌人。”朱棣眼中闪烁着权谋的光芒,“老大,一个王朝,太平安逸久了,会从根子上烂掉。文官贪财,武将怕死,军队承平日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届时,稍有内忧外患,便是灭顶之灾。”

“但若朝廷上下皆知,在那万里重洋之外,有两位开疆拓土的亲王,他们麾下兵强马壮,不断开拓,甚至可能与西夷争锋……朝中的衮衮诸公,还敢懈怠吗?五军都督府的将帅,还敢只知吃空饷吗?朕,和你以后的皇帝,推行新政,整饬武备,是不是就更有了由头?‘备战美洲’,‘以防不测’,这八个字,就是悬在整个大明头顶的一把鞭子!能让我大明,永远保持一分警惕,一分血性!”

朱高炽只觉得后背发凉,又豁然开朗。父亲的目光,已经看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

朱棣最后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却重如泰山。

“而这最后一点,老大,朕只说与你听,出朕之口,入你之耳,绝于六耳。”

他凝视着太子,一字一句道:“朕要为我华夏,留一条最后的退路。倘若……朕是说倘若,千百年后,气数有变,中原板荡,神州陆沉……就像蒙元之时那般……”

朱高炽猛地抬头,眼中充满惊骇。

朱棣抬手,止住他的话,继续道:“……到了那时,我希望我朱家子孙在美洲建立的基业,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够站出来,收拢遗民,延续文明,甚至……挥师西进,光复神州!让东方文明之火,永不熄灭!这,才是支援他们,最根本、最深远的用意!”

朱高炽早已听得心潮澎湃,汗流浃背。他先前所有关于钱粮损耗的算计,在父亲这囊括了时空、民族与文明的宏大布局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短视。

他艰难地跪伏下去,声音带着颤抖:“儿臣……明白了!父皇深谋远虑,儿臣万万不及!支援二位王弟之事,儿臣必亲自督办,倾尽全力!”

朱棣看着他,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疲惫而欣慰的笑容。

“起来吧。具体如何做,朕已有决断。”

“拟旨:一,于天津、登州、松江三处设‘征洋募民司’,许以重利,招募无地流民、手工业者、通晓农事的老农,自愿前往美洲者,每人赐安家银二十两,所垦之地永世为业,十年不征赋税!”

“二,命工部及内官监,调拨工匠千人,农具、种子、医药、书籍……尤其是《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实用之书,刊印万册,连同工匠,分批次随船队运送。”

“三,命户部拨付内帑银百万两,专款专用,建造更适合远洋之巨舰,组建‘跨洋护航舰队’,由朕亲信太监统领,定期往返,输送人员物资,并带回美洲之物产、消息。”

“告诉老二老三,”朱棣最后看向那幅海图,目光仿佛已穿越重洋,“朕给他们人,给不了太多兵。路,是他们自己选的,就得靠自己走下去!告诉他们在那边好好干,别丢了我老朱家的脸!更别忘了……根在哪儿!”

“儿臣遵旨!”朱高炽洪声应道,眼中再无迟疑,只有一种承接过巨大使命的凝重。

旨意很快便会化作帝国的意志,通过驿站,通过快马,传遍大江南北。无数人的命运将因此而改变,历史的洪流,在这一刻,被永乐大帝狠狠地推了一把,奔流向一个未知而广阔的方向。

朱棣独自一人留在殿中,再次走到海图前。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片广袤的、标注着“北美”的土地,低声自语,仿佛在对远方的儿子说话:

“使劲闹吧,老二……把天捅破都没关系。爹……给你撑着。”

烛火噼啪一声爆响,映照着帝王深沉如海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