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三年的拉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驻藏大臣李逸风站在新落成的官署高台上,望着远处布达拉宫的金顶,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五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大人,京城的钦差已经到了哲蚌寺。\"贴身侍卫低声禀报。
李逸风整了整身上的孔雀补服,深吸一口气:\"备轿,去接圣旨。\"
哲蚌寺的大经堂内,香雾缭绕。萨迦派的南渴列思巴身着绛红色袈裟,端坐在鎏金法座上,看似平静,手中不断转动的佛珠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今日这场册封大典,将决定乌斯藏未来百年的格局。
\"圣旨到——\"
钦差大臣高昂的唱鸣声穿透经堂,所有僧众齐齐起身。南渴列思巴在侍从搀扶下缓步上前,跪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南渴列思巴,慧性圆明,德音广布......特封为辅教王,赐金印、诰命,协理乌斯藏事务......钦此——\"
当沉甸甸的金印落入手中时,南渴列思巴的手微微颤抖。这方纯金铸造的大印,正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辅教王印\",背面盘着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
\"恭喜王爷。\"李逸风第一个上前道贺,\"从今往后,乌斯藏的政教事务,还要多多倚重王爷。\"
南渴列思巴抬头看向李逸风,这个汉人官员脸上带着诚挚的笑容,但他知道,这方金印既是荣耀,也是枷锁。
当晚,李逸风在新建的\"望月楼\"设宴庆贺。这座三层高的酒楼完全按照江南风格建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拉萨的土坯建筑群中格外醒目。
二楼最大的雅间\"醉仙阁\"内,烛火通明。几个刚刚受封的藏族贵族正搂着日本艺伎调笑,桌上的青稞酒已经换成了江南的\"女儿红\"。
\"仁钦老爷,您再喝一杯嘛~\"一个穿着和服的艺伎娇声劝酒,纤纤玉手已经探进了贵族的袍襟。
被称作仁钦的贵族哈哈大笑,一口饮尽杯中酒:\"好酒!比青稞酒够劲!\"
角落里,李逸风正与南渴列思巴低声交谈。
\"王爷,\"李逸风亲自为对方斟茶,\"如今您既受朝廷册封,有些礼仪上的事,也该操办起来了。\"
\"大人请讲。\"
\"下官打算出资为王爷重修萨迦寺,只在寺前悬挂一面大明日月龙旗,每逢初一十五举行升旗仪式,为大明祈福。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南渴列思巴沉吟不语。李逸风也不催促,轻轻击掌。立即有两个艺伎袅袅婷婷地走过来,一个为他揉肩,一个为他斟酒。
\"王爷,\"李逸风凑近低语,\"修建费用,下官可以筹措。另外,每年再给寺里添五千两香火钱。\"
看着怀中娇媚的艺伎,再想到寺中拮据的用度,南渴列思巴终于点了点头。
消息很快传到了噶举派耳中。
楚布寺的禅房里,噶举派法王愤怒地摔碎了茶碗:\"萨迦派竟然答应挂汉人的旗帜!这是背叛!\"
\"法王息怒。\"一个中年喇嘛低声道,\"听说李大人答应给他们重修寺庙,每年还有五千两香火钱......\"
\"五千两?\"法王愣住了。楚布寺一年的香火收入,也不过千两。
就在这时,侍从来报:\"李逸风大人求见。\"
李逸风带来的礼物让所有僧人目瞪口呆:十箱上等茶叶,五匹江南绸缎,还有一尊纯金打造的弥勒佛像。
\"法王,\"李逸风恭敬行礼,\"下官此次前来,是想为楚布寺尽些心意。\"
他指着金佛说:\"陛下年事已高,皇后凤体违和,下官想在寺中为圣上立个长生牌位,请高僧日夜诵经祈福。当然,香火钱由下官承担。\"
看着那尊金光闪闪的佛像,法王的心动了:\"不知李大人准备捐多少香火?\"
\"每年六千两。\"李逸风微笑,\"另外,楚布寺的修缮费用,下官一力承担。只要......\"
\"只要挂上你们的日月旗?\"法王接口道。
\"还要在寺前立一座碑,记述陛下对乌斯藏的恩德。\"
法王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就依大人吧。\"
拉萨城东新开的\"销金窟\"里,夜夜笙歌。这里是李逸风特意为藏族权贵打造的娱乐场所,不仅有日本艺伎,还有西域舞娘、江南歌女。
\"干杯!为了我们的友谊!\"一个汉族帮闲举着酒杯,搂着噶举派某贵族的肩膀。
\"张兄,你们汉人的日子过得真舒服啊!\"贵族醉醺醺地说,\"不像我们,整天守着那些农奴,穷得叮当响。\"
\"这有何难?\"张帮闲压低声音,\"我在内地有几个兄弟,最会管理田庄。不如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