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苦练毛笔字(1 / 2)

东华帝国的学制,一般而言,童子五岁可入学堂,于学堂之中完成考童生,天资超慧者可以再考秀才。

考童生无年龄限制,考秀才则要十岁以后,方可入考场。

其后,于学堂升入书院,正式迈入科举之路,科举又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过了三试的第一名,便是民间常说的状元。

七慕所在的启章学堂,虽然其名为学堂,仍是正宗的童子启蒙之圣地,然而,自从柳谷旬接手之后,常常有已考取童生或秀才的少年,闻柳之盛名,而拜入启章学堂,进行深造,以求考取功名。

所以说,现在的启章学堂,从其所教者,童子少年皆有,倒不如称之为启章书院,更为合适。

时间一晃,三天就过去了,这一日,恰逢是学堂每月一放的“温书假”,假期不长不短,只给了三天,与七慕同班的同学,年纪尚小,大多数被家里接回去补身子,或外出玩耍。

因而,这一日,竟只有七慕一个人在讲堂里练字。

“叶同学,你果然天资聪慧,进展神速,刚来的第一天,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笔也不懂得怎么握,而今却都能默写三字经了。”

七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正专心致志的练习着这几天刚学的三字经,冷不丁,旁边却跳出一个人来,嬉皮笑脸的道。

七慕抬眸一看,原来是朱旭同学,就是那个帮她通报的那个年轻男子,见状,她心知肯定没法子好好写字了,便顺势停下来休息会,活动活动有些酸痛的手腕,笑道:

“我本就比他们年纪都大些,学得快些,倒也正常,倒是你,不好好的在内舍读书,天天跑来外舍干什么?难怪夫子总说你,光长年纪,学问却是一点不长。”

内舍,专教四书五经,外舍,专教童子蒙学,简单点说,外舍相当于中小学阶段,内舍则是大学阶段。

“唉,我实在不是个读书的料,读了老半天也读不出个所以然,今日又是放假,想着柳夫子让我平日多照拂你,便索性来瞧瞧你。”

“朱同学,你可别拿我说事,我可是最安分不过的了,你还是多顾着些自己,好好为自己打算一番。”

朱旭见七慕也说这话,脸上的笑脸顿时便垮了,他心里有些闷闷不乐起来,他今年十五,考过两次的秀才,但都没考过,目前还是个小童生,再加上,他长得又显老,说话也不讨巧,便不得人喜欢,同窗便老拿这事与他说笑。

现在倒好,连七慕这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倒也知道来打趣他了。

朱旭心中郁闷,瞧见七慕放着的笔,便拿了起来,也不端正姿势,龙飞凤舞的就写了起来,下手极重,好似要将一股子气发泄在纸上一般。

等他落笔,七慕一看,写的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正好对上她刚写到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望着纸上那泾渭分明的两种笔迹,七慕微微叹了口气,有些忧愁的道:

“我辛苦练了几天,一笔一划又昼夜不分的练,才勉强能默写下来,不出差错,可你只是这么随便一写,便写得比我好看许多,劲道力度都很好。”

“我认真写的,被你这么一衬,倒像是毛毛虫爬出来的,叫人不堪入目。”

一听七慕这么说,朱旭瞧着她柳眉微蹙的样子,倒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很是哥们的拍了拍七慕的肩,道:

“你的勤奋刻苦,我们可都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你再勤奋刻苦,也不过是短短几天,能有如今这个程度,已经是你的天份了。”

“再说,我可是从小被家里逼着练字的,学问我是不怎么样,但论起写字来,倒也算得上名号,你何必拿己之短,比我之长?”

七慕笑了笑,道理她自然是明白的,但问题是她时间并不多,她得尽可能的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多的东西,道: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但这字不练是不会好的,朱同学请便,我本就落后,得继续用功了。”

“唉,你这个人,怎么这般无趣?难得夫子不讲课,也不放松一下,外面天色多好,许多同学都出去镇上闲逛了,我们俩也出去看看景色吧?”

朱旭一看七慕又要动笔,连忙就先动手把笔抓了起来,藏在背后,不依不饶的道,又怕七慕不肯,又补道:

“就在这学堂里逛逛,并不出大门的,你看你都来了几天了,不是在讲堂,就是在学舍,都没好好看看我们这启章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