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贼心不死(2 / 4)

星名远播 海洋草 3291 字 16小时前

保自身安全无虞。

紧接着,工作人员们又有条不紊地对每一个剧组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角落。

一切准备就绪后,剧组人员分成三组,分别登上了三艘坚固而敏捷的冲锋舟。

其他游客分成六组登上六艘冲锋舟紧随其后(南极条约规定每次登岛游客不能超过一百人)。

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响起,这些冲锋舟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斩波劈浪迅速驶向远方那座神秘且声名狼藉的巴里恩托斯岛——那个曾经臭名远扬的猎鲸营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8世纪末期,贪婪的挪威人将北极圈附近海域中的鲸鱼几乎捕杀殆尽。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在遥远的南极附近海域,竟然生长着数量惊人的鲸鱼。

这一重大发现令他们欣喜若狂。

于是乎,在1904年那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挪威人的脚步踏上了南乔治亚岛,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了第一个捕鲸站,开启了一场血腥而疯狂的捕杀之旅。

自那以后,从1904~1965年短短六十一年时间里,这些挪威人如同恶魔一般,挥舞着手中锋利的捕鲸叉,无情地屠杀了超过头鲸鱼!

鲜血染红了原本湛蓝的海水,无数鲸鱼的生命在这片冰冷的海域中消逝。

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消息的传播,其他国家的捕鲸队也闻风而动,纷纷涌入南极海域,加入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中。

一时间,南极海域成了一片死亡之海,主要的大型鲸类种群在人类的疯狂捕杀下迅速崩溃。

曾经数量多达二三十万头的南鲸,到了1966年时,仅仅只剩下可怜的两三千头,其数量锐减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不仅如此,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海豹同样遭受了近乎灭绝性的捕杀。

它们无辜的生命成为了人类贪欲的牺牲品,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所幸的是,正义最终还是降临了。

1965年,所有的捕鲸站终于被全部关闭,鲸鱼族群得以侥幸逃脱灭顶之灾。

虽然它们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但至少避免了彻底灭绝的命运,也使得海洋生态环境不至于陷入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这段惨痛的历史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警示着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地球上每一个生命的存在。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鲸鱼肉成为了几乎所有日本人维持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养活岛国人民。

然而,对于欧洲人而言,他们捕捉鲸鱼的目的却与日本人有所不同。

对他们来说,鲸肉反倒居于次要地位,真正令他们趋之若鹜的乃是鲸油。

鲸油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被制成高质量的润滑油,用于各类机械设备的运转;也能够加工为人造黄油,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甚至还能制作成肥皂,清洁衣物和身体。

而且,鲸油在燃烧时会散发出明亮的光芒,且不会产生恼人的油烟。

正因如此,当时的英国伦敦街头,超过半数的路灯都依靠鲸油来点亮夜晚的道路。

于是乎,便有人写下了这么一句充满悲伤的诗词:“伦敦黑夜的街道,闪烁着鲸鱼死亡的眼光”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在黑暗中闪耀的街灯背后所隐藏的残酷现实——每一盏明灯的亮起,都意味着一头鲸鱼生命的终结。

它以一种独特而震撼的方式,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生物造成的巨大影响。

南极的所有海滩呈现出一幅令人心悸的景象:那里不见一粒细沙,取而代之的是遍地嶙峋的碎石,仿佛是大自然特意铺就的一条通往荒芜与凄凉的道路。

当林梓明、lia和潘语嫣小心翼翼地踏上这片海滩时,一股难以言喻的阴森气息如潮水般迎面扑来。

抬眼望去,不远处那座岛屿上静静伫立着一艘锈迹斑驳、已然废弃的杀鲸船。

它曾经或许是血腥杀戮的工具,但此刻却宛如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废墟,无言地诉说着过去的罪恶。

而更让人毛骨悚然的,则是那座触目惊心的杀鲸工厂。

尽管已经荒废多时,但从其残存的建筑和设备中,仍能依稀想象到当年这里所发生的惨绝人寰之事。

三人缓缓前行,脚下的碎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是那些惨遭屠戮的鲸鱼在低声呜咽。

当他们终于来到岛屿草地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