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见状,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负手立于城楼之上,望着远处宋军大营的方向,眼中精光闪烁。
秋风卷起他猩红的战袍,猎猎作响。
这位久经沙场的梁国名将深知兵贵神的道理,迟则生变的古训在他心头回响。
&0t;传令下去!
&0t;王寅突然转身,声音如雷,&0t;全军出击,接收宋营!
&0t;
随着一阵急促的号角声,润州城厚重的城门在绞盘的转动下缓缓开启。
吊桥轰然落下,激起一片尘土。
王寅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三万精锐铁骑如潮水般涌出城门。
铁蹄踏在吊桥上出沉闷的轰鸣,铠甲与兵刃在阳光下闪烁着慑人的寒光。
梅展与李从吉二将各率一军,分列左右。
二人眼中战意熊熊。
大军行进间尘土飞扬,旌旗蔽日,气势惊人。
果然如康南所言,当梁军逼近宋营时,营门大开,无数宋兵列队而出。
这些昔日骁勇的战士此刻垂头丧气,手中空空如也,连佩刀都未携带。
他们排着松散的队伍,在军官的带领下缓步向前,脸上写满了茫然与惶恐。
王寅勒住战马,眯眼打量着这一幕。
他抬手示意大军暂停前进,派斥候上前查探。
片刻后斥候回报:&0t;禀将军,宋营已空,六万余众尽数出降!
&0t;
&0t;好!
&0t;王寅抚掌大笑,随即对左右道:&0t;梅展、李从吉,即刻接收降卒!
务必严加看管,但有异动,格杀勿论!
&0t;
二将领命而去。
只见梁军如行云流水般分散开来,将降兵团团围住。
收缴兵器、登记造册、划分营地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不过两个时辰,六万宋军便尽数被控制。
尘埃落定之际,王寅的目光落在了康南三人身上。
这三位&0t;功臣&0t;此刻正满脸堆笑地候在一旁,眼中满是谄媚。
王寅心中一阵厌恶,突然厉声道:&0t;来人!
将这三个背主求荣之徒给我拿下!
&0t;
康南闻言大惊:&0t;将军这是何意?我等可是立下大功啊!
&0t;
王寅冷笑:&0t;卖主求荣之辈,也配谈功劳?&0t;他一挥手,亲兵立即将三人五花大绑。
&0t;暂且关押,待我禀明史元帅再行落!
&0t;
与此同时,一匹快马冲出润州城,朝史文恭大营方向疾驰而去。
马上骑士背负紧急军报,腰间插着三根红色翎毛——这是八百里加急的标志。
三日后,正在中军大帐议事的史文恭收到了这封急报。
当他展开帛书,看清内容时,这位久经沙场的元帅也不禁面露惊愕。
&0t;姚平仲死了?&0t;史文恭喃喃自语,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军报上的墨迹。
帐中诸将闻言,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副将苏定上前一步:&0t;元帅,此事当真?&0t;
史文恭将帛书递给他:&0t;被自己的部将康南所杀,级已献于王寅。
&0t;
帐中顿时一片哗然。
谁都没想到,这位与梁国周旋多年的宋国名将,竟会以如此憋屈的方式落幕。
&0t;传令情报司!
&0t;史文恭突然拍案而起,&0t;立即在淮南全境散布姚平仲死讯,务必要让每个宋兵都知道!
&0t;
当夜,数百只信鸽从梁军大营腾空而起,飞往淮南各地。
同时,数十名细作扮作商旅、乞丐,混入各城散布消息。
不到三日,&0t;姚平仲被部下所杀,宋军全军覆没&0t;的传言就如野火般蔓延开来。
史文恭抓住这一良机,立即分兵数路攻取淮南各州府:
第一路由邓宗弼率领,直取濠州;
第二路由辛从忠坐镇,巩固润州防线;
第三路由史文恭亲自指挥,攻打楚州。
正如史文恭所料,失去主将的宋军士气崩溃,各城守军或降或逃。
楚州守将开城投降,濠州军民自绑了知府出迎,连一向难攻的寿州也在三日内陷落。
短短七日,整个淮南东路尽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