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礼部又纷争,女主破陈规(2 / 3)

赵礼部尚书下一步动作时,林诗雅突然停住了话语,她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了郑公子,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郑公子,不知你对此,有何高见?”

林诗雅的声音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堂内的沉闷,也将郑公子的目光吸引过来。

她含笑望着他,眼中带着鼓励和期许,仿佛在说:“是时候做出你的选择了。”

郑公子被林诗雅的目光牢牢锁定,他能感受到她话语中的力量,那不仅仅是对科举改革的执着,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他深吸一口气,原本犹豫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他缓缓站起身,朝赵礼部尚书拱了拱手,然后转向林诗雅,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林状元所言极是,科举制度若不改革,如何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那些只知死读书,皓首穷经之人,又能为朝廷做出什么贡献?我认为,科举不仅要考经史子集,更要考治国安邦之策,要考实干兴邦之术!我大梁要的,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贤能之士,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的腐儒!”

郑公子的话,掷地有声,如同平地惊雷,在礼部大堂内炸响。

他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仿佛一柄利剑,刺破了守旧势力的伪装,也将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们拉回了现实。

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为理想发声的热血青年。

他挺直了腰杆,站在林诗雅身侧,

林诗雅欣慰地看着郑公子,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郑公子所言极是,科举改革,绝非只是制度的变革,更是人才选拔观念的转变。我们要选拔的,是真正具有经世之才的人,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人!科举考试,应增设策论、算学、律法等科目,让各有所长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只看八股文章。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优胜劣汰,才能保持朝堂的活力。”

她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心中的迷雾,让那些原本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

一些年轻的官员更是被林诗雅的远见卓识所折服,纷纷表示支持。

他们不再是冷眼旁观的看客,而是开始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大堂内的气氛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之前剑拔弩张的对峙,而是逐渐转向理性的探讨。

林诗雅在礼部的威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她不再只是一个新科状元,而是一个引领时代潮流的改革者。

与此同时,礼部大门外,一辆朴素的马车静静停靠在路边。

慕容复端坐在车内,透过车窗,他将礼部大堂内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当看到林诗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大堂时,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芒,嘴角也微微扬起,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林诗雅走出礼部,一眼就看到了停在路边的马车。

她加快脚步,向马车走去。

当她来到车前时,慕容复早已跳下马车,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仿佛在说:“你辛苦了。”林诗雅望着他,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

她微微一笑,朝慕容复走去,轻声说道:“我……”

林诗雅的话语如春风般拂过礼部大堂,不仅吹散了沉闷的空气,更在众人心中种下了改革的种子。

她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将历代王朝因科举改革而兴盛的事实摆在眼前,如同一柄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破了守旧势力的虚伪面纱。

原本坚如磐石的反对声,在这一刻开始出现裂缝,动摇不已。

赵礼部尚书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仿佛调色盘般变幻莫测。

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刺入掌心。

他深知,今日若不能将林诗雅的锐气打压下去,他多年的权威将会荡然无存。

但他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因为林诗雅所言,皆有理有据,无可挑剔。

最终,在林诗雅的强大攻势下,在郑公子的鼎力支持下,礼部不得不同意将部分改革内容纳入讨论范围,尽管他们依旧心有不甘,但大势所趋,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

这一刻,林诗雅感觉肩上的重担卸去了一半,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她站在礼部大堂中央,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