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是个妙人
关如琅是不想给裴家好脸色, 又怕在府城有什么动作都被地头蛇裴家盯着,这才直接略过府城先来容县,借了拜会谢家的由头把人都引到容县来。
谢九九看着眼前的男人, 第一次从心底里觉得服气,果然是读书人,果然是大官儿,这法子确实用得好, 也不知道以后裴元当官了, 是不是也会长成这样。
“既然关大人都安排妥当了, 民妇自然要好好配合大人。
大人千里迢迢过来要不先歇下吧,我家丈夫和弟弟都在青松书院读书,家里不好待客。我叫我大舅舅来,大人可以暂且住在我舅舅家。”
“不过我舅舅家不大,客院也小,恐怕住不下大人带来的这么多人。
两位管事留两个一个护院和一个小厮跟关大人一起住我舅舅家, 其他人可以住在巷口外不到二百米处的客栈里, 出入也很方便。”
时下招待客人亲戚,最殷切亲近的做法都是把人带回家里住,不熟的亲戚才会打发去住客栈。
自家不能住, 裴元那老宅只有老高夫妻看守, 后面两进都锁了门, 平时只有老高隔上几天到后面去看一看, 要是有破损漏雨的地方及时修补就行了, 房子不破但不好好收拾一番绝对住不了人。
只有黄家能住,黄家一大家子没分家,黄海黄江黄河三个大老爷们总有朋友三四,家里一直都有一个小小的客院, 收拾一下就能住人。
再加上拜帖上明明白白写着又是翰林院又是詹事府的,即便谢九九不知道哪个左中允到底是干嘛的,也不妨碍她理解关如琅是个身份显贵的大官。
翰林院啊,里面全是状元榜眼探花,是个顶顶清贵的衙门,里面的人以后都是要当大相公的人,这也是裴元当故事一样说给谢九九听的。
这样的人中龙凤芝兰玉树来容县,过不了两天县衙的大老爷二老爷肯定要来拜见的。让关如琅住到黄海家里去,黄海不就跟着在老爷们跟前露脸了。
别以为衙门里的胥吏就高枕无忧,黄海只是县衙户房里的文书吏(攒典),也就是六房里的副手。
户房里有四个跟黄海一样的经制攒典,还有七八个非经制攒典连正式的胥吏都算不上。这些人对外都是户房的胥吏,对内有关系好的就有关系不好的。
这些事黄海或许瞒着家里和黄娟这个妹妹,但从来不瞒着谢九九。
因为谢九九是做生意的人,家里还有那么些田产每年要交赋税,跟户房和衙门打交道,再是有他这个舅舅在,那也不能什么都不懂。
要是黄海这一次能占上关如琅的光,以后不说升职做户房的司吏,单单有这层关系在,衙门里两个二老爷应该也要对他更客气些,其他胥吏就算不巴结他,也会愿意各个都跟他交好。
这些年黄海这个大舅舅对自家帮衬得够多了,这种小鱼小虾沾一沾龙王爷的龙气扯来做大旗的事,自己能帮当然要帮,再说本也是姻亲,招待人家住在家里没什么不对。
“客随主便,谢老板这么安排,本官和本官的家人仆从们自然听安排。”
关如琅长得很文秀,即便是人到中年蓄了须也丝毫不显粗粝。从进云客来到现在,直到这会儿才显出几分官威来,示意谢九九他知道谢九九是想要干什么。
不过即便知道关如琅也愿意住到黄家去,他今日跟谢九九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没说出口的另一半来意也恰恰就是谢九九心里的猜测。
关家人的心都细都谨慎,关家要认关氏就必定要认裴元,认了裴元就自然而然跟谢家成了姻亲。
关如琅和关家没想过欺行霸市非要强迫外甥和离,姻亲是商户没关系入赘也不是大事,但他也要确定谢家是个正经人家,不会因为裴元一招变了身份,就也跟着得意忘形。
是个正经人家,外甥入赘也就入赘了,等日后考取功名全家一起去了京城,只要裴元在官场有靠山,是不是入赘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
谁家没有些供旁人说嘴取笑的腌臜事,只要不当面说到本人脸上就没人会计较。有时候就是越高门大户,家里的事情越见不得人,关如琅早习惯了。
所以这会儿谢九九主动让自己住到她舅家去,关如琅自然愿意。娘亲舅大,仔细观瞧黄家的为人处世也能从侧面看出来谢家的家风。
见关如琅点头答应,谢九九立马派人去衙门里找黄海,一边让人去车马行租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