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 58 章 停一停(1 / 3)

第58章 第 58 章 停一停

都说科举难, 落榜的童生艳羡考上的生员,人人心里都想着要是是自己考上的就好了,头戴银花拜谒学官, 从此以后就能免徭役、见官不拜。

这不仅仅是权力,还是读了这么多年书得到的回报和象征。即便还没有中举离当官也还早得很,可那也标志着他们跟衙门里的老爷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了。

真正考上了秀才的人,才能明白这才哪到哪儿?想跟老爷们当一样的人, 还早着呢。

生员按照院试成绩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必须入官学读书, 或是府学或是县学, 入学之后每年参加岁考,考过了继续保留廪生的待遇,连续三次缺考或是不合格,则会被革除廪生资格。

廪生入官学读书有补贴,除了每月的廪米还有官学发的膏火银,补贴学生读书所需的灯油纸笔钱。增生能入官学但没有补贴, 附生想入官学还要考试。

这便是成为秀才公之后面对的最直接的区别, 官学比大多数的私塾要好,官学里的教授为从九品,大多由举人或是贡生担任。县学里的教谕不算官, 大多数时候都由贡生担任。

贡生, 听名字也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岁贡和选贡都是每年从府、州、县以不同的形式, 或考试或选拔挑选优秀的生员成为贡生入国子监读书。

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有真材实料, 即便差点儿也差得有限。

还有一部分被称为贡监, 这一批人则是通过缴纳一定银钱进入国子监读书。这些人在国子监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通过考试以后,再分配到县学和府学担任教谕。

如此一来,贡生的水平就注定参差不齐,尤其是县学的教谕和训导, 碰上有真学识的那是运道,碰上糊弄事的便是有苦没地儿说去。

家里条件好出得起银子的秀才,大多数去不了府学也不会去县学。

而是会找当地有名的书院读书,就好比青松书院,书院里的生员班分成了天地玄黄,听说今年还要再加一个黄三班。

家里条件不好囊中羞涩的,要么去县学里先待着,等凑够了银子再去大书院求学,要么直接去小私塾里读书。

那些学子们也有自己的说辞,读书靠自己苦读,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能一心一致,花上十年二十年,就不信考不出个功名来。

所以当裴元决定暂且不去府学,只入县学读书时,且不说外人就是谢九九都是不同意的。

“那怎么行,我听云客来的几个老客人说过了,说咱们岳州府府学的教授是个有真本事的举人老爷。他不是学识不够考不上秀才,而是志不在此才没有继续往上考。”

“章先生生平喜爱自由,听说章家是书香门第簪缨门第,他早年间考举人是为了家中爹娘,考上举人有了交代就不愿再违背本心。”

章世铮,号铁书先生,为人豪放不羁,年轻的时候曾放言要做天下第一狂生,后走遍大江南北找人斗学论道。听说挨过别人的打,也跳起来打过别人。

裴元听说过他很多故事,却不知道他为何在十年前停留在岳州这么个偏远府城里,给岳州的府学做了教谕,一做便是十年。

十年间多少人来岳州请他做幕僚,青松书院也曾请他去书院当先生,都没人能请动他。这些年唯一一次出岳州,还是回老家奔丧。

听说他在府学上课从来不留功课,也不问每日人到齐没到齐,这些事都是府学的训导们在管着。

这人平日里好穿白衣道袍,一年四季手执折扇,眉目舒朗坐卧走动间步履生风,袍袖翻飞,很多人都说铁书先生有魏晋遗风,这话也不知道是夸还是讽。

不过不管他为人狂不狂傲,学识渊博是毋庸置疑的。经史子集信手拈来,打心底里厌恶八股,写起来却又能比谁都鞭辟入里。

府学里的学生没有没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过的,听说有些自命清高的学生实在受不了他尖酸刻薄的辱骂,甚至被气得哭着喊着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的干净。

但即便是这样,哭完了的学生转过天来把眼泪抹干净,还是要老老实实把重新写过的文章交上去。

因为自从他来岳州做教授以后,岳州府府学每次乡试考取举人的人数就没下过十人。

对于在府学教学的教授和训导,朝廷是有要求的。每次乡试府学考中举人的人数能达到九人便是最优,岳州府读书的风气只能算中等,这十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