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残阳如血照铁衣(二)(1 / 6)

天狼诀2 风流萧书生 6087 字 17小时前

    "爹...... 爹怎么了?" 晚晴仰着小脸问,她还不懂 "殉国" 是什么意思,只看到娘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苏氏把晚晴紧紧搂在怀里,泪水打湿了女儿的头发:"晴儿,爹...... 爹去很远的地方了。"

    那天下午,长安城里飘起了细雨。谢长军战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等着迎接将军的灵柩。

    三日后,谢长军的灵柩抵达长安。灵柩用玄木制成,上面覆盖着大乾的龙旗。赵武扶着灵柩,一身孝服,形容枯槁。他带回了三百多名士兵,也带回了将军的遗愿 —— 守住雁门关。

    圣上亲自出城迎接,对着灵柩行了三鞠躬大礼。他看着灵柩上的龙旗,叹息着说:"谢将军为国捐躯,乃我大乾之幸,也是朕之痛啊。"

    葬礼办得很隆重,文武百官都来吊唁。苏氏穿着素服,跪在灵前,眼神空洞。晚晴跪在她身边,手里拿着父亲的令牌,小声地问:"娘,爹什么时候回来?他说要给我买糖人的。"

    苏氏摸着女儿的头,泪水无声地滑落:"爹回不来了,他变成天上的星星,看着我们呢。"

    出殡那天,长安的百姓倾城而出,街道两旁站满了人,哭声震天。谢长军的灵柩缓缓走过朱雀大街,曾经繁华的街道此刻一片肃穆。

    赵武捧着将军的牌位,走在灵柩前面。他想起在雁门关的那些日子,想起将军在城楼上望着北方的背影,想起将军最后笑着倒下的样子,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灵柩安葬在长安城外的忠烈祠,那里埋葬着大乾历代为国捐躯的将士。圣上亲自为谢长军题写了墓碑 ——"大乾忠勇侯谢公长军之墓"。

    葬礼结束后,赵武来向苏氏辞行。他要回雁门关,完成将军的遗愿。

    "苏夫人,您放心,末将定会守住雁门关,不让北燕踏入中原一步。" 赵武对着苏氏深深一揖。

    苏氏点点头,递给她一个包裹:"这是我给弟兄们做的棉衣,边关冷,让他们多保重。"

    赵武接过包裹,眼眶又红了:"谢夫人。"

    他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晚晴跑过来,把手里的糖人塞给他:"赵叔叔,你把这个带给爹爹好不好?告诉他,晴儿很想他。"

    赵武接过糖人,紧紧攥在手里,哽咽着说:"好,叔叔一定带到。"

    赵武走后,苏氏带着晚晴搬到了乡下。她不想住在长安,那里有太多关于丈夫的回忆,每一处都让她心痛。

    乡下的日子很平静,苏氏种了几亩田,晚晴就在田埂上玩耍。每当夕阳西下,苏氏就会牵着晚晴的手,望着北方的天空。那里,有她的丈夫,有大乾的边关,有无数像丈夫一样守护着家国的将士。

    晚晴渐渐长大了,她知道了父亲是个英雄,是为了保护大家才牺牲的。她常常拿着父亲的令牌,坐在门槛上,想象着父亲在边关杀敌的样子。

    "娘,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爹爹一样,去守边关。" 晚晴仰着小脸说。

    苏氏摸了摸女儿的头,眼里含着泪,却笑了:"好,娘等着看我们晴儿当女将军。"

    残阳如血,照在忠烈祠的墓碑上,也照在乡下的田埂上。谢长军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像这残阳一样,永远照耀着这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赵武回到雁门关时,正是初秋。

    城楼上的箭孔还没修补好,垛口上的血迹已经变成了深褐色。北燕在谢长军死后消停了一阵,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