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们如今身在盛唐境内,若得罪郭明,恐怕连长安都到不了。眼下只能忍耐,等他上报朝廷的消息。”
半个月后,郭明终于传来消息,允许陈小荣一行人继续北上,前往盛唐的都城汴梁。不过,郭明并未派人为他们引路,只给了一张简陋的地图,还警告他们不得擅自偏离路线,否则以奸细论处。
陈小荣等人沿着黄河西岸北上,一路上荒草丛生,到处都是战乱留下的痕迹。曾经繁华的城镇如今变得残破不堪,路边时常能看到饿死的流民尸体,景象惨不忍睹。王敬之看着眼前的景象,感叹道:“想当年,这里可是大宋的腹地,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实在令人痛心。” 陈小荣沉默不语,他知道,若不能与盛唐结盟,南宋迟早也会落得如此下场。
行至汴梁城外时,已是初夏。汴梁是盛唐的都城,也是昔日北宋的京城,虽历经战火,却依旧气势恢宏。城墙高达三丈,城门上镶嵌着铜钉,城楼上飘扬着南乾色的龙旗,守城的士兵个个盔明甲亮,戒备森严。陈小荣等人刚到城门下,便被士兵拦下,仔细搜查了行李,确认没有携带兵器后,才被允许入城。
城中的景象与城外截然不同,街道宽敞整洁,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路边的酒肆、茶馆里,人们高谈阔论,谈论着盛唐的军威和北伐南乾的计划。陈小荣不禁感叹,盛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而南宋却在偏安一隅中逐渐衰落。
他们被安排住在城中的驿馆里,等待盛唐皇帝的召见。驿馆的官员告诉他们,盛唐皇帝李新宇年轻有为,雄心勃勃,一心想恢复李唐的疆域,对南宋的态度颇为复杂,既想利用南宋牵制南乾,又轻视南宋的实力。陈小荣心中明白,此次面见李新宇,是整个出使任务的关键,必须谨慎应对。
然而,就在他们等待召见的第三天,意外发生了。当晚,陈小荣正在房间中整理文书,突然听到驿馆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起身走到窗边,只见数十名身着黑衣的男子手持刀剑,正与驿馆的护卫厮杀。“不好,有刺客!” 陈小荣心中一惊,急忙拔出腰间的短刀,守在门口。
王敬之和李顺也闻声赶来,三人背靠背站在一起,警惕地盯着门口。片刻后,房门被一脚踹开,几名黑衣刺客冲了进来。陈小荣挥刀迎战,与刺客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他虽自幼习武,但毕竟是文官,身手远不如刺客矫健,几个回合下来,便已气喘吁吁,手臂也被划伤了一道口子。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队盛唐的禁军赶到,将刺客团团围住。为首的将领高声喝道:“大胆刺客,竟敢在京城刺杀南宋使者,还不束手就擒!” 刺客见势不妙,想要突围,却被禁军一一制服。
事后,盛唐的官员前来调查,告诉陈小荣,这些刺客是南乾派来的奸细,目的是破坏宋唐结盟。陈小荣心中却存有疑虑,他觉得这些刺客的身手和行事风格,更像是盛唐内部的人。但他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感谢盛唐方面的保护,并请求尽快面见李新宇,商议结盟之事。
又过了数日,盛唐皇帝李新宇终于召见陈小荣。南乾銮殿上,李新宇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注视着下方。殿两侧站立着数十名文武大臣,个个神情肃穆。
陈小荣手持朝笏,恭敬地行跪拜之礼:“南宋使者陈小荣,叩见大唐皇帝陛下,愿陛下圣体安康,国运昌盛。” 李新宇微微点头,道:“平身吧。听闻你此次前来,是为商议宋唐结盟抗南乾之事?” 陈小荣起身,拱手道:“陛下英明。如今南乾势大,威胁着宋唐两国的安全,若两国能联手,定能击败南乾,恢复中原故土。”
李新宇闻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陈小荣,你倒是会说漂亮话。可你们南宋有什么实力与我盛唐结盟?当年靖康之变,你们北宋数十万大军不堪一击,如今南宋偏安江南,更是国力衰退,若不是我盛唐在北方牵制南乾,你们恐怕早就被南乾灭亡了。”
陈小荣从容应对:“陛下所言甚是,我朝确实曾经历劫难,但如今已逐渐恢复元气。我朝拥有江南的富庶之地,粮草充足,水师实力更是天下无双。若与贵国结盟,我朝可从江淮出兵,牵制南乾的南线兵力,贵国则可从关中、河南出兵,北伐南乾,如此南北夹击,南乾必败无疑。”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