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这辈子的巅峰,跟于敏一样牛逼((7 / 8)

时间,郁星星不由想到了他之前参与过的氢弹项目,当时的于敏同志,也是非常牛逼,一个单打独斗地完成了需要很多人一起团结合作才能够完成的计算。

当时是美国权威杂志提出来的观点:氚是研究氢弹的必要原料。

根据这个杂志,当时国内有不少专家都十分赞同,可是提炼氚的过程不仅仅难度极高,而且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当时的氢弹项目办公室内,大家神情沮丧,只有于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氚氚反应没有明显优势,需要数量的实验和数十亿资金的投入。

这可是需要庞大的计算才能够推测证明出来的,否则的话,根本说服不了当时国内的其他专家。

然而于敏就是这样一个能人,硬生生靠算盘和计算尺,加上他自己的大脑,没有依靠超级计算机,愣是完成了这样的计算,说服了当时其他专家。

如今,郁星星看到王多鱼认真的样子,一时间陷入了震惊当中,仿佛看到了当初的于敏。

两天之后,王多鱼完成了计算,而周思彤他们也在半天之后,通过计算机程序,完成了第二轮验算。

总共用时两天半。

郁星星他们全程参与,自然知道最终得出来的这个结果,完全没有问题。

找到最终结果之后,整个测试便算是结束了。

“王教授,你是这个!”郁星星佩服万分地冲王多鱼竖起大拇指,敬佩道:

“要不你来加入到我们这个项目吧,王教授,我们非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旁边的刘德本闻言,立马就不乐意了,怎么能当着他的面挖人呢

这也太过分了!

王多鱼已经摇头拒绝了,他在哈工大待得好好的,可不想去其他单位。

听到王多鱼委婉拒绝自己,郁星星无奈叹气,只能打起精神,先完成他们目前这个项目的数据计算。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王多鱼也全程参与其中,利用计算机程序协助郁星星他们完成其他数据的验算。

到了这一步,刘德本他们已经百分之百确认,王多鱼这个小项目,盈利非常可观。

到了十二月底,郁星星他们这个项目的数据计算,全部完成,让王多鱼他们拿到了五万块钱的酬劳。

对郁星星他们来说,五万块钱就能够完成他们一两年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计算,简直太划算了。

这一次的合作,双方都非常满意。

在郁星星他们离开之后,刘德本马不停蹄地抽调资金,采购计算机,然后让王多鱼抽调一部分人出来,成立一个计算小组。

刘德本的意思是利用这个计算小组来帮助分布式计算机项目组赚点小钱。

王多鱼没有什么意见,这本来也是之前答应好的事情。

不过,仅仅只是靠这个计算小组,可赚不来多少钱。

所以接下来王多鱼还得继续完成其他小项目才行,否则的话,想要采购更多的处理器、存储器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王多鱼进行下一步计划时,远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祝汉廷,此时正忙着两件事:学习英语和听课。

自从今年七月中旬在京城集合之后,下旬就出发港岛,然后在港岛乘坐飞机直飞东京,然后在东京和旧金山中转,最后才抵达普林斯顿大学。

连番折腾下来,祝汉廷早就没有了第一次坐飞机的那些兴奋,以及对留学美国的期盼,有的只是疲惫。

调整好时差之后,祝汉廷就开始为融入普林斯顿大学的学习生活而努力。

了几个月的时间,他的英语口语还是有很大问题,并且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他很难听得懂教授们讲课,所以他只能够靠平时的努力。

从八月到十二月底,足足五个月的时间,他才稍微适应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学习节奏。

在十二月三十一号,本年度最后一天的时间,今天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留学生负责人告诉他,今天这边有活动,希望他能够参加。

祝汉廷当然报名了,因为这个活动有饺子吃。

但在参加活动之前,他还是来到图书馆这边自习。

普林斯顿大学这边的课程非常紧张,平日里根本没有那么多休息时间,即便是周末,周边的同学都非常卷。

作为卷王之一,祝汉廷以前在哈工大的时候也是非常卷的。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