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也要干!(3 / 3)

常态的把两人送下楼,袁朗也明白赵易得的目的,但人家这么做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他比较客气。

因为有了高建军的支持,两人直奔后勤装备处,在这里又碰到了陈江的老熟人,少校参谋邵斌,现在是后勤装备处的信息技术科科长。

两人一起乘坐过飞机,所以也算熟人。

加上军区会议的最新精神也传达到了他手里,所以不可能不全力配合。

需要的电脑以及其他设备,他统统都是给陈江最好最新款的,不仅如此,在他需要的这个数字基础上,还额外的加送了一部分设备,算是备用替换。

这让陈江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实际上邵斌也是看中了陈江的潜力,如此风光无限前途一片大好的军队新星,自己这时候不交好,那不是白痴么

受在军区的一帆风顺鼓舞,陈江决定趁热打铁,直接去解决人员的问题,这方面在军区这里很难,因为军区里也很缺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所以他只能独自去找已经调任国防科技大学的陈劲松老师。

陈劲松老师很热情的接待了他,先是一通表扬,表示到底是自己带过的学生,确实不得了。

同时一口保证,陈江需要的设备,学校会组织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很快就能拿到他需要的东西。

唯独这个人才问题,他确实犯难了。

因为国防科技大学里的老师是不可能跟着陈江一起去a大队的,当时军队和军事院校里的待遇并没有可比性,更何况这些院校里的计算机人才都是国家的宝贝,怎么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一切去a大队那么一个副师级作战单位呢

至于这些专家读的学生,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们等得起,陈江可是等不了这么久的。

这些困难让陈江一下子就傻了眼,弄不到人,那么自己的那堆设备就是破铜烂铁,毫无意义。

陈老师让陈江别急,因为这几天里,他也在为陈江的事情而思考,所以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可以从国防科大里挑选一部分优秀学生或者骨干老师前往a大队授课,教授a大队学员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反正a大队里很多兵的文化课基础都需要补上来,这些任务让学生去解决也是绰绰有余。

同时也不会耽误这些人的“前程”,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陈江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也就是计算机方面的高手,他只能建议凭他的面子,向国内各院校招募愿意投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优秀学子。

虽然这样的招募估计很难,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计算机高手去大企业就职,薪资待遇是非常可观的,军队里根本就无法提供相媲美的条件。

但陈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他在国防科技大学呆了两天,主要是在陈劲松老师的引荐下跟几个课题组专家进行了当面沟通,双方就a大队需要的设备研发开展深入讨论。

同时还定下了一批老师和学生,以选修加绩点,或者额外奖励的形式前往a大队授课。

这些人,陈江都精挑细选过,宁缺毋滥。

好在国防科技大学毕竟是国内一流军事院校,老师和学生的素质绝对是过硬的,所以他很快就挑选出了一批心目中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这些人将承载着自己对信息化部队建设的梦想,开启他们以及自己最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