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儒教的圣经(2 / 5)

理学中对孔子的神化不消除,我们就无法阻止儒家宗教化。”

    马皇后的表情变的非常凝重,她是研究过朱熹的学问的,自然知道马钰说的都是对的。

    朱子集注里,到处都充斥着对孔子的赞美。

    以前她还没觉得如何,孔子确实很伟大,赞美他歌颂他不是应该的吗。

    可是现在她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连她都受到影响,认为孔子是最伟大的圣贤,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朱子集注在无形中,充当了儒家圣经的角色。

    自幼就熟读朱熹著作的人,都会成为孔子的信徒。

    到了此时,她终于完全理解了马钰的话,儒家确实在宗教化。

    她也理解了,他为何要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不过她依然有疑惑:“心学如何?”

    马钰说道:“心学自有其长处,其也向来反对神化孔子。”

    “尤其是陆九渊那句: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更可谓是振聋发聩。”

    “我家长辈皆以为,仅凭此一言,陆九渊可封圣矣。”

    朱熹认为应该多读书修六艺,用六艺来陶冶情操,如此才能成为君子。

    陆九渊持不同意见,读书是需要成本的,普通人书都读不起,更遑论修六艺了。

    难道那些不能读书,不能修六艺的普通人,就不能当君子了吗?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让更多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君子。

    要降低成为君子的门槛。

    于是才有了这句话,就算我不识一个字,也要让我堂堂正正的做个人。

    这是何等的大胸怀大关怀。

    即便是在前世,马钰每每读到这句话,都会感到心潮澎湃。

    马皇后就更加疑惑:“既如此,为何你家长辈不利用心学反击呢?”

    马钰叹道:“因为心学也有缺陷。”

    “他们过于强调内心而轻物质,不适合作为治国之学。”

    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社会的外在需要秩序来规范,需要礼法来包装。

    过于强调内心而忽略外在的学说,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个需求的。

    比如王阳明,他将心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他刚死不久,他的学问就被后人给弄的不堪入目了。

    李贽这个心学大家,须发都白了,还流连于青楼。

    美其名曰,吾心即宇宙,我等心学门徒就要率性而为。

    不管他是不是伪君子,天下人若都和他学,那还不乱套了?

    很显然,这样的学问只能作为学问,不能用来治世。

    马皇后失望不已,目前唯一能和理学对抗的就是心学,既然心学不行那就只能自己开创了。

    可是,开创一门能压倒理学的学问,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马钰: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