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朱元璋的抉择(3 / 5)

bsp;朱元璋欣慰的道:“不错,看来你是真懂了,那咱就放心了。”

    父子俩又聊了一会儿用人之道,当然都是朱元璋教,朱标只有听的份儿。

    等这个话题谈的差不多了,朱标才重新说回原来的话题:

    “明年重启科举的事情,需要如期开展吗?”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暂停。”

    朱标不解的道:“为何?“

    朱元璋说道:“明年咱会动一动孔家,如果马钰推测的有人在动国家财税是真的。”

    “咱准备两件事情一起办,借此机会杀一批人震慑人心。”

    “然后再以重启科举来安抚他们。”

    “如此一来,儒生们还不是任由咱们拿捏。”

    “我明白了。”朱标恍然大悟,然后眼神一冷,道:

    “这一次最好能顺带着,把东南的士绅宗族也一并解决一部分。”

    朱元璋微微点头,问道:“东南士绅宗族势力强大,需要一个得力的人亲自去坐镇方可,你以为让谁去查办为好?”

    朱标知道他在考验自己,将朝中大员回想了一遍,很快就锁定了一个人选:

    “您觉得杨宪如何?”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道:“为何让他去?“

    朱标说道:“他曾经担任过检校,对于如何查人查事非常熟悉。”

    检校是一种临时性的官职,在以前是暂代某某某职务的意思。

    但在朱元璋手里,检校又充当了别的功能。

    比如他会临时派遣一个人,去某个大将身边暂时担任某个官职。

    实际上就是去监视那个大将的,这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

    之前杨宪就被派到李文忠身边,任务执行的很完美。

    他也是凭借这个功劳,才被提拔进入中枢的。

    朱标说他当过检校,其实是一种美化的用法,暗指他当过密探。

    但只是当过密探,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

    朱标接着又说道:“上次表弟点评天下英雄之后,我派人调查了一下杨宪,发现他确实是个小人和酷吏。”

    “让他去东南,是定然能执行好这个任务的。”

    “而且他与李相有仇,一直想取而代之。”

    “只要您稍加暗示,相信他会很积极的。”

    还有句话他没有说,像这种小人,事后杀了泄民愤也不会觉得愧疚。

    但这层意思大家心里自然是都明白的。

    所以朱元璋笑了,笑的非常开心:

    “哈哈……不错不错,方才咱与你说的用人之道,你是真的听进去了,这样咱就放心了。”

    父子俩又就着这个话题,深聊了如何动孔家,又如何针对儒家和东南士绅宗族。

    直到有了大致的章程才算是结束了这次聊天。

    之后朱标也没有再多呆,起身告退离开。

    走出乾清宫大殿,他长长的吐了口气,然后露出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