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学就能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
为五年后的选仕创造条件。
至于民间士子的态度……没有官吏撑腰,他们的意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主动权掌握在朝廷手里,他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且这么做还有个好处,为后续官僚集团新旧交替创造条件。
现在的官吏多是仓促征辟,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
安民、收税的工作他们还能勉强胜任,等将来朝廷扩充官吏职能的时候,这些人必然不能胜任。
到时候就将他们边缘化,让懂算学的新官吏取而代之。
这件事情确定之后,朱元璋才问起今天让马钰入宫的真正目的:
“昨日你与宋濂说,要扩充官吏职能,详细给咱说说是怎么回事。”
马皇后、朱标等人也都看了过来。
马钰心道果然如此,昨日他亮明政治主张的时候,就知道朱元璋肯定会找自己谈此事。
关于此事他早就想好了说辞,所以也没有犹豫,直接就说道:
“说此事之前,我想给陛下讲一讲历史发展的两个大趋势。”
朱元璋眼睛一亮,不禁坐直了身体,问道:
“哦,什么大趋势?”
马钰依然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说道:
“这两个大趋势看似两个,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
“因为它们两个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只是为了方便讲述,我才将其分为两条线。”
朱元璋不禁更加期待,他已经熟悉了马钰讲史的风格。
小事情都是直入主题,很快就讲清楚了。
越是重大的问题,就越是会强调很多前提。
今天这个话题,很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马皇后、朱标也是同样的表情,只有朱棡和朱棣觉得表哥咋这么啰嗦。
马钰将前提说完,才进入主题:“这两个大趋势,分别是公权和民权。”
朱标疑惑的道:“公权?民权?”
马钰解释道:“公权就是中央朝廷的权力大小,民权就是万民所拥有的权利。”
朱标了然的点点头。
马钰接着说道:“这个世界是以人为本的,一切的文化和事物都是人创造的,也是围绕人而产生的。”
“没有人,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所以公权力的大小,和它能直接掌控的人口有关。”
“朝廷掌控的人口多,公权力就大;朝廷掌控的人口少,公权力就小。”
朱元璋等人都点点头表示明白,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他们自然是能了解的。
马钰顿了一下,见他们没有疑问,就继续说道:
“三代之前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们了解的不清楚就不提了,就从三代开始讲起吧。”
“夏商时期因为生产力落后,朝廷无法直接掌控辽阔的疆土,于是就册封了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