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拿捏(3 / 9)

    马钰说道:“天祐四年,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被陛下俘虏。”

    “张士诚想用俘虏的将士外加无数钱粮,交换张士德,陛下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

    “最后张士德在狱中自杀。”

    “当时陛下还只是割据一方,都不愿意低头交换。”

    “现在他贵为大明天子,就更不可能这么做。”

    “所以不论你哥是强是弱,都不可能放你离开的。”

    观音奴不敢置信的道:“不可能,他……他就一点不顾忌将士们的想法吗?”

    马钰叹道:“自古能得天下者,你觉得有哪一个是良善之辈?”

    “他们的想法,与我们普通人是不同的。”

    希望彻底破灭,观音奴脸色煞白,泪珠在眼眶滚来滚去,却坚持着不让它落下。

    马钰心中叹息一声,别怪我心狠啊。

    这一丝希望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倒不是他给自己找补什么。

    如果她始终不接受现实,将这最后一丝希望当做救命稻草。

    大概率会做出利令智昏的事情。

    比如刺探情报传递给王保保。

    这么做的后果,害人害己。

    只有将她不切实际的希望彻底破灭,她才能接受现实,脚踏实地的过好后半生。

    不过关于张士德这个事儿,倒也不能全怪朱元璋。

    毕竟张士诚给出的筹码明显不够。

    张士德是张士诚集团的大脑,大政方针几乎都出自他的手。

    对张氏集团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想用一个大将换大脑,谁都不会同意的。

    如果是李善长、徐达被抓,朱元璋大概率是会换的。

    而且朱元璋也真的没有想过杀张士德,他更希望借此机会逼降张士诚。

    只是他低估了那封信的侮辱性(写信将张士诚比作隗嚣),也低估了张家兄弟的骨气。

    张士德给兄长写了一封绝命信自杀了。

    朱元璋的接连失误,最终让他和张士诚集团不死不休。

    所以,如果王保保真能抓到大明的重要人物,也不是完全没有交换的机会。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猜测,事实就是朱元璋确实拒绝了交换俘虏。

    观音奴不是当事人,很难琢磨透其中的玄机。

    她就算去打听,也只能打听到朱元璋拒绝交换俘虏。

    所以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她最后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会被打破。

    看着她苍白的脸,马钰劝道:

    “我知道你一时无法接受,但这就是现实。”

    “就算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你外祖父他们考虑吧?”

    “希望你不要再做傻事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