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穷的卖儿卖女(4 / 6)

  府兵战斗力远超募兵,原因很简单。

    府兵是当兵的时候,一次性分配几百亩地。

    地到手子子孙孙都有了保障,就算第二天战死也没关系。

    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说的残酷一点,府兵制就相当于是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一次性买断士兵的生命。

    在当兵那天就说好了的。

    报名当府兵,就意味着接受了这个交易。

    至于会不会有人报名,这根本就不用怀疑。

    朝廷要真说当兵就分几百亩地,报名的队伍能从北极排到南极。

    永远不要怀疑土地在华夏人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在当兵那天开始,大家就做好了死的心里准备。

    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军功获得升迁,乃至获得爵位封赏,改变家族命运。

    因此他们比较遵守军法军纪,也敢打敢战敢死,往往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唐朝鼎盛时期,府兵几百人就敢向几千几万敌军发起冲锋,关键还能打赢。

    但是等到府兵制崩坏,唐朝开始搞募兵制,战斗力就拉胯了。

    唐德宗时期,甚至出现了唐军和藩镇兵演戏,骗取朝廷粮饷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募兵是按月吃饷的。

    死了就死了,啥都没有了。

    所以大家都比较惜命。

    说的直白点,一个月几升米拼什么命啊。

    战斗力自然就高不到哪去。

    所以在明初搞府兵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但府兵制最多维持五十年,甚至在二三十年后,就要有计划的往募兵制转变。”

    “绝对不能等到府兵制彻底崩溃才想着去改。”

    朱标连连点头:“有三十年足够了。”

    “先用府兵制,既缓解朝廷财政压力,又有助于调整人口布局。”

    “等过上三十年,人口增长上来,就搞府募结合。”

    “募兵镇守各地维持内部稳定,或者去重要城镇负责防守工作,府兵则主要负责进攻。”

    “然后慢慢的将府兵淘汰,全部替换成募兵。”

    “职田制度也可以照此办理,先用职田缓解财政压力。”

    “过上二三十年,经济繁荣朝廷财政富裕之后,就以京畿为中心逐渐废除职田,改为发放钱粮。”

    马钰赞道:“殿下英明。”

    能这么快就琢磨透其中的门道,朱标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确实很强。

    “不过废除职田之事没那么简单,还需从长计议。”

    朱标点点头表示明白。

    大明的疆域将会非常广阔,俸禄的发放会变得非常复杂。

    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及时把俸禄发放到官吏手中。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就算有再多钱也没用,职田制度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