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饺子(2 / 3)

; 而且,他们成立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了,早在1948年,泉城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泉城广播电台就已经在硝烟中成立了。

    即使到了后世,齐鲁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也能够排名全国前五的呢。

    他们的节目非常接地气,以足够“土”和“率性”而著称。

    挖掘机的事就不说了哈,国强老师现在都成了领袖专业户了。

    只要打开电视机,齐鲁电视台天天都有堪比特种兵的耿纠纠小伙在进行智勇大冲关。

    似乎,到了孔孟之乡这里,不孕不育的概率就会比较高。

    要么是男人的难言之隐,要么是女人的不孕不育,这种广告播到飞起。

    当然,现在才是1982年,这个年代的电视上是不会播放这些广告的,最多也就是播放一些酒水的广告。

    国内第一支广告出现在1979年的魔都电视台,播报的内容是“参桂补酒”。

    齐鲁电视台距离齐鲁大学不近,也不算很远,孔繁东就这样带着沈光林和窦伟去接李萍下班,也是想把自己老婆介绍给老同学认识一下。

    你在京城工作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没有对象,看看俺媳妇,羡慕不?

    三个人并没有打扰李萍工作,而且安静的在会客室等到了下班时间。

    小嫂子很快就出来了,不愧是电视台的主持人,长相果然足够端庄。

    沈光林看到了这位小嫂子竟然有一种眼熟的感觉,似曾相识。

    莫非这以后还是一位知名的主持人?

    电视台附近就有饭馆,虽然沈光林和窦伟都有钱,但依然是老孔请客,这是礼貌。

    老孔是个好客的齐鲁人,表现的很大方,他收入可以的,家境也好,受家族的庇护,运动期间都没有收到冲击。

    “远来是客,晚饭想吃点啥?”

    “饺子!”

    沈光林和窦伟回答的异口同声。

    凭良心说,泉城的饺子还是很好吃的,这里知名的不只是有甏肉。

    这个字读beng,意思大致是一种装咸菜的瓮,用这个焖肉,有点南昌瓦罐煨汤的感觉。

    传统的鲁菜馆子还是很值得称赞的,他们做的菜很对沈光林的胃口。

    晚饭自然不能只吃菜,来到泉城了,怎么可能没有几句祝酒辞,怎么可能不招待客人喝点酒。

    要是沈光林和窦伟两个人坚持不喝的话,那就是不给面子呀,说不得朋友都没得做了。

    虽然只有四个人,但是晚饭的气氛依然热闹。

    他们喝的就是本地的趵突泉,酒的味道虽然不好入口,但是能醉人。

    沈光林和窦伟都喝醉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断的片,沈光林一直对着小嫂子说,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主持人。

    窦伟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李萍虽然是主持人,但是胶东口音都没改正好,普通话都不过关。

    瞎说什么大实话,听到这话的老孔和李萍俩人招待的更热情了,这是沈光林人生第一次感受到齐鲁人的热情。

    热情的后果就是酩酊大醉。

    泉城的冬天很冷,开了暖气的房间也并不是那么舒服。

    口干舌燥的沈光林醒来发现身上还挂着一个人呢,像个死猪一样还从背后抱住自己。

    这身躯一点都不软!

    我艹!是窦伟。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