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这个时代的爽利。
其实,这个时代的国内也抛弃了老大哥苏联的惯有风格,他们开始追求另一种圆顶且中间隆起的风格,叫做巴洛克。
沈光林建的房子不是巴洛克风格的,就是后世最常见最标准的样子。
在后世,这是平庸,现在,就是惊艳。
“是的,我们住的是楼房,整个厂区除了门卫那里,就没有平房呀。”
“你们住几楼?”
“7楼。”
“那爬楼会有点累哈,天天这样的话,那还不累死去。还是住平房好,接地气。”
韩老师终于找到了住楼房的缺点,沈光林如果听到,肯定会非常赞同她的观点的,因为沈光林也喜欢接地气。
但是,苏家的小姑娘严重不同意韩老师的这个观点,她是要反驳的:“韩阿姨,我就喜欢住楼房,住楼房视野更开阔,我在家里还能看到学校的那个天文台呢。”
五道口技校附中的科技楼上有个大圆球,据说是天文台,但是苏红雨进去看了,在里面并没有看到望远镜。
“你说的对,登高望远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韩老师觉得自己跟一个孩子争执是没有道理的,也就顺着她的话往下说了。
“小红雨,你家能看到西山吗?”
“我也不知道,往西边看都是山,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山。”
到地方了,她们把自行车停到车棚里,里面停有不少新自行车,都没有上锁。
“这么多自行车,也不上个锁?”
“不用,这是实验室的自行车,谁想骑就可以随便骑,不过出厂区大门的话还是要登记得。”
“随便骑?”
“嗯,沈老板说的,这个叫做共享单车,将来会是风口。”
什么是风口,韩老师听得半懂不懂的,她开始四下打量。
这楼房确实挺新的,还有精心设计的绿化带。
专门给小区做园林景观设计,也是这个年代不曾有的前置规划。
三个人一起搬了东西进楼道,入眼就是一所电梯。
“你们这还是带电梯的房子呢,我都没怎么坐过电梯,是不是还有专人收费。”
自从来到这里,韩老师感觉自己的惊讶已经有点不够用了。
京城不是没有电梯,韩老师也是见过的。
不过,在京城坐电梯有个特点,那就是跟上厕所一样,按人头收费,电梯里常常有一个专门的收费员,想去几楼,先要交钱。
这里就不用交钱,随便你按,从1按到13再下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打开房门,进到家里,韩老师已经不想说话了。
她想像过魏老师家住的房子可能条件不错,毕竟是花了5块钱租的。
但是,她没有想到,这只是人住的房子而已,竟然可以搞成这样,也太奢华了吧。
高级干部也住不了这样的房子吧,国外元首的房子也不过如此了吧。
好大的冰箱,好大的沙发,好大的电视机,竟然还有两台洗衣机,竟然还有电话。
“魏老师,你怎么一直瞒着不说呢,你们住的房子怎么会这么好?”
韩老师的语气特别激动,也不知道里面是不是夹杂着一些嫉妒,反正已经出现颤音了。
“这是生物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