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嫡系(2 / 3)

p;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在泽拉战役中战胜了敌人,他说了一句话: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

    沈光林就有这个心思。

    他来了,他看见了,他还没征服。

    碳纳米管很快就制造出来了。

    都不用仔细验证,因为,这种碳簇肉眼可见。

    用电镜仔细观察的话,肯定是6个碳原子呈环状构成的碳纳米管啊,还犹豫啥。

    但是,整个实验室的人,除了沈光林之外,竟然没有人在意他的这次实验究竟生产出了什么东西。

    扶桑的工作人员沈光林是不想叫的,因为成果还要分给他们,划不来。

    肥水还是不流外人田吧。

    然而,事与愿违。

    即使,沈光林已经说了,你们把这些个物质拿去检测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材质。

    他们整了半天,也就是些石墨粉末而已,里面只含有少部分的足球烯,这样做实验不行啊。

    沈光林不想说了,他发现了新东西,准备给他们个机会带他们一起飞的,无奈他们把握不住。

    沈光林就差点明说了,这种东西不是c60,说不准是什么新物质呢。

    大家也还是没往心里去。

    不是c60就不是呗,那肯定就是石墨分子呗,难不成还是金刚石啊。

    沈光林心塞,都不想说话了。

    我在发现新材料,你们却在打酱油,完了还抱怨我不能做出新成果。

    这种成果喂到嘴边了,硬憋着不吃,这样的队友,真的带不动啊。

    沈光林也是生气了,不带你们这么玩的。

    努力,但是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走,那就是做了无用功。

    无奈之下,他只得临时从自己在京城的实验室叫了几个助手过来,这才觉得还是自己人用起来如臂指使。

    怪不得后世那么多知名学者搞了那么工作站,就是没有出成果呢,在做科研的时候,不去用自己的嫡系部队,是真的不行啊。

    自己的团队果然更给力一些,他们也最懂沈光林,沈光林说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

    浪费材料,那就浪费一点呗,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钱。

    为了省钱不去做实验,那还做什么科研了。

    完全按照他沈某人的要求去做就没错了,也错不了的。

    果然,碳纳米管就这样被发现了,虽然也是6个碳原子构成的sp2杂化,但它不是球,它是管。

    这种管就是碳纳米管。

    其实,碳纳米管早就被人们观察到了,只是大家不了解这是什么而已。

    早在1890年,人们就发现当含碳气体在热的表面上能分解形成丝状碳,其实这就是碳纳米管。

    1953年,co和fe3o4在进行高温反应时,也曾发现过类似碳纳米管的丝状结构。

    二战之后,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碳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碳丝堆积问题受到了各个石油生产商的重视,但是大家一直没有发现这种东西其实就是碳纳米管。

    到了1978年,新西兰科学家发现在两个石墨电极间通电产生电火花时,电极表面生成小纤维簇。

    这是最接近发现碳纳米管的一次,实际上他们进行电子衍射时已经看到了类似石墨排列的碳,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