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拉清单(2 / 3)

研发的红外相控雷达。

    如果不是如此,沈光林根本不愿意过来的。

    他之所以过来,也是因为他接到李办的通知,领导调研雷达也很重要,不要置气。

    行吧,坚决配合。

    ......

    在京城平谷北部山区,有一个叫做挂甲裕的地方,这里靠近密云水库,风景如画。

    如果只看自然风光的话,这里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但如果看人民生活水平的话,民生略有些艰难。

    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就在这层层大山里,某个山谷竟然还隐藏着一个武器试验场。

    他们平日深入简出,没人知道他们是做什么,有着怎样的机密和过往。

    在三线建设的年代里,这样的事例很多。

    这个小基地的负责人姓吴,叫做吴迪。

    没错,就是吴迪是多么寂寞的那个吴迪。

    吴迪在这里工作已经很多年了,虽然风景美如画,可还是厌倦了这里的生活。

    他申请了很多次转业,终于在老领导赵所长的支持下可以转业了,而且就转业到京城,哪怕行政级别低一些也无所谓。

    吴迪平素是一个谨慎的人,做事滴水不漏。

    通常,交给他处理一件事情,他可以做到里子和面子全部保全。

    前段时间,帮助老领导解围就是他转业之前的最后一次神来之笔。

    咱做事就是这么讲究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做得漂亮不?

    只处理打人的那几个门卫就够了,这样又找回了面子,又没有过分的得罪不知道底细有多深厚的人,想想就觉得自己这件事干的漂亮。

    干部转业一般都是回自己家乡的,他能够留在京城,也是因为他会做人,能做事。

    昨天,他终于接到了最新的转业通知,要他今天就去单位报道,具体职位是到海甸区后厂棉站做站长。

    他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棉站是个好地方,只要是供销体系的,都是好工作。

    吴迪也不纠结,收拾收拾行李,然后就去新单位报道了。

    后厂供销社的规模不小,棉站是他们一个独立的单元,还有自己的仓库呢,占地真的不小。

    只是,稍微有点奇怪的是:他明明是站长,去棉站上班,竟然还要自己先领钥匙。

    难道棉站就没有其他工作人员了吗?人浮于事的现象也太严重了吧。

    到了棉站才发现,竟然还真没有人上班,就他吴迪一个人。

    后厂供销社的这个棉站有些历史了,但是,也因为这里距离京城太近了,周围的农户竟然连一亩棉花都没有种。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两年了,现在,连个防线织布的农户都没有了。

    大家分了责任田,都张罗着种菜去了,毕竟蔬菜可以卖给京城居民,赚得一些外快。

    有这样的条件,谁还想着去种棉花啊。

    以前,农民是不让进城卖菜的,他们只能种点棉花换点零花钱。

    但是,那个时候的棉站,压根就没有一个好人。

    因为,棉站收棉花是很恶劣的,一等棉是29棉,他们是不会给评的,说是只有西域棉才给这个等级;二等棉是25棉,他们也不给评,认为颜色不够白,水分太足。

    现在,风水终于轮流转了,棉站确实还在,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农户卖棉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