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 照顾自己(2 / 3)

看了都不信,卫星放多了,这才拨乱反正几年,又开始吹大气了。

    可是,报纸连篇累牍,而且负责人竟然是沈光林。

    他不是本世纪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么,怎么也会研究抗虫棉了?

    看到沈光林的名字,不少人原则了相信。

    这太厉害了吧,是怎么实现的?

    报纸上说了,这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将杀灭棉铃虫的基因植入到了棉花细胞内,然后把细胞重新培育成一个植株。

    在这里,棉花原本是受欺负的对象,现在对棉铃虫来说,它反而是克星了。

    是不是真的?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怀柔搞了8000亩实验田,等到明年留了种子就可以繁衍几万亩。

    媒体们果然蜂拥而至。

    而且,无论农业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对这件事都很感兴趣,很多人直接打电话给老魏,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而且是他特批的怀柔的土地给他们课题组用。

    留连大领导都说了,你们先去验证,如果准确的话,他也会过来看看。

    李老头天天吹嘘,说他孙女婿小沈是和不世出的天才,现在看来真的是能为国家做不少贡献呀。

    报纸开始发力之后,电视台自然也不会闲着。

    他们除了拍摄新闻,还会把验证过程拍摄成记录片。

    他们也怕课题组弄虚作假,一直等到棉铃虫真的被毒死了,这才

    采用纪录片联播的形式对这个成果予以了报道。

    其实他们知道,这件事当然是靠谱的。

    毕竟这是由魏副部长牵头,两大学术机构联手,共同完成的一项伟大的创举。

    媒体还没到怀柔的时候,沈光林带着李蓉和小魏先回来了。

    经过十几天的野长城之旅,沈光林是瘦了很多,而且也变给了,不过体力却更好了。

    当天就在房间里折腾了两个小时,窦伟来敲门汇报工作都不开。

    媒体报道该怎么应对?

    沈光林不愿意在电视里出镜,就准备让窦伟去露脸。

    研发抗虫棉毕竟是窦伟主导的工作,他等于是一个小老板。

    京城央视近水楼台,他们报道的队伍最是庞大,就连副台长都来亲自带队了。

    沈光林看到媒体朋友们也很是热情,大家也都是老熟人了,常报道沈光林的。

    还是老规矩,报道沈某人的名字可以,影像就不要报道了,毕竟他还要延续自己的科研生命呢,而且以后还要参加很多保密的工作。

    沈光林教授真的伟大!

    露脸的工作还是交给了窦伟,他的年龄也符合人们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心理需求。

    沈光林也不亏的,如果发表论文的话,沈光林会成为通讯作者,同时也会署名第一作者。

    而且,这个成果产生的衍生利益,也全部归沈光林实验室所有。

    所以,给窦伟一些名气,也没什么不妥。

    虽然实验思路是沈光林提供的,实验经费也是沈光林提供的,可窦伟是实际工作者,这其中的技术难题可都是窦伟攻克的。

    华夏是种棉大省,尤其齐鲁,冀省,豫省,新省都是棉花种植大省,抗虫棉的消息一放出来,大家立刻来了兴趣。

    这几个省的媒体也坐不住了,他们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