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桌上上摆有一碗墨水,一叠纸,一些硬羽。
“你还在为学写字发愁吗?你还在为写字用纸太多而发愁吗?你还在为孩子学习写字花费太多而发愁吗?现在好多了!由一等男爵何爵爷亲自发明,亲自监督制造!神奇的笔!写得快的笔!省纸的笔!省墨的笔!好学的笔!价钱便宜的笔!”
很快,周围就围满了人。几个人立刻分工。一人示范,一人准备收钱,剩下的介绍,鼓励尝试,先试用,满意再买。问价钱,确实便宜:鸡毛笔一文,鸭毛笔两文,鹅毛笔三文,还有十来支鹰毛笔,要价二十文。
价钱太便宜了!经过试用,完全能写字!所说的好处,一点不夸张!这可是何爵爷发明的,何爵爷真是太为民着想了!我买!就是我家都不会写字,冲着何爵爷的名头,我也买!反正钱不多,买回去以后也可以学着写字。很快,几千支羽毛笔被抢购一空。收摊回家,一万四千多文!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侍卫及家人高兴极了!何爵爷虽没说要给他们多少,就算是在这里的房租也行。
何惜生自然没上街去卖笔,他的事情还很多。何惜生打听了,太平关有烧陶器的地方,至于瓷器,最近的也在关内府。何惜生派了一个侍卫,拿了一个泥土墨水瓶去烧陶器的地方,要求照样子烧制一万个。何惜生自己亲自出马到关内府找烧瓷器的地方,也要求照样子烧制一万个。
何惜生考虑的很周到,太平关没有几人不知道他何惜生,随便派个侍卫去,陶器的窑主不会不给面子,价钱可以便宜点,毕竟生意还是比较大;至于关内府,别人不一定买侍卫的面子,还是自己亲自去比较好。
何惜生到了关内府,找到瓷器窑主。窑主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窑主当然很恭敬。就算不认识人,百胜省官府的大印还是认得的(何惜生被封为特员的任命书上有百胜省官府大印,何伯爵当然要随身携带)。窑主见了任命书还担心白干,没想到只是要求他在价钱是考虑,当然就只要了个最低价。平时瓷器出窑后看情况卖得差不多了再会开窑,熄火的时候很多。前段时间风闻蒙匈来袭,生意更是惨淡,想改行又放不下祖传的瓷窑,有生意当然要做。
价钱谈好,何惜生却不忙着签合约,拿出羽毛笔来,介绍了用途和好处,问窑主是否有兴趣。窑主是生意人,立刻看到了广阔前景,当然有兴趣。双方又进行新一轮磋商。最后谈定,窑主取得关内府羽毛笔的三年制作销售权;一万个墨水瓶的加工分文不收,还包送到太平关;窑主取得百胜省瓷质墨水瓶的三年生产销售权(太平关除外),销售所得百分之五给何爵爷;仿冒侵权何爵爷要协助处理。因为考虑到仿冒侵权问题,合约就要经过官府,官府才能查处,因此双方赶到府台衙门,签了合约。
关内府府台蒋光烈虽说没见过何惜生本人,但与何惜生相关的事迹听说了不少。何惜生在一月之间崛起,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不说何惜生的特员身份能够压制他,就是那个一等男爵身份也让他要恭敬些。蒋光烈了解了情况后,欣然在合约上盖上大印,并许诺今后一定查处侵权行为,在关内府他完全可以保证不会有人仿冒,其他地方他也可以发出协查通报。
何惜生是天不见亮就出发的,回到太平关也天黑了。还好有雪橇赶路,不然今天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回来的。回到家就听说卖笔卖了一万四千多文,那些人都不敢分钱,回家就交给水仙,水仙不收,那些人就说请爵爷夫人收着,以后再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心里放不下。侍卫家人还在加班加点,准备明天继续卖。何惜生不再是以前那种身无分文的人,自然不会在乎这点钱,说过几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