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处理俘虏(2 / 2)

在教室后面坐着,随时注意他们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也开始融入学校的群体中。

政王爷开始烦恼了。才几天过去,东土的藤冲、芳华二省以及南岭三省也相继来换马了。这次藤冲省的人来得最早,芳华省的人晚了半天,南岭三省的人是一起来的,晚了一天。不换吧,大家都没有那么多的现金买马,卖给商人和百姓的普通马也没卖出多少,还好何伯爵开办了银行,钱不够可以贷款,至少多卖了百十匹马出去。马留在百胜省没有用,还白白消耗草料,北疆承受不住那么多的畜牲。现在还是夏天,正是草木茂盛的时候。再过一段时间,就更承受不起了。而且以前可是已经说出去了,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吧!换吧,已经知道了有些人居心不良。这不是潜在地资敌吗?而且,现在的蒙匈马还不够那么多。上次换马后剩下一万多匹,可是现在五个省要求换三万匹。来人还说了,百胜省靠近蒙匈,蒙匈又还要来换俘虏,就是不换俘虏了,在蒙匈买马也方便得多,把马都换出来吧!如果你们早说没马了,我们就不会走这一趟。另外,来人还要求购买大量帐篷。帐篷是干什么的?野外扎营的,其心不言而喻。

政王爷没有办法,召集刘智升、张志祥和几个幕僚商议。张志祥等人不了解情况,当然大力支持换马。他经过计算,北疆三省军区所有马都是早就换成了蒙匈马,有一万多匹,加上剩下的,完全能满足换马的要求,还略有剩余。那么多马,从中选择好的,装备北疆骑兵,也不比蒙匈马差多少。而且,蒙匈马高大,速度快,可是耐力远远跟不上大华马。蒙匈被打怕了,已经求和,而且听说何伯爵为了保证大华商人进入蒙匈的安全,还把蒙匈各部可汗的儿子要来做人质,北疆目前不可能有战争,完全没有必要保留蒙匈马,让送上门的粮食白白溜走。只要这次换马成功,北疆至少明年都不愁粮食。以后有了众多水库,还有何伯爵的引水器具,北疆大力开荒,很快就能满足北疆需要,再也不愁粮食了。

政王爷自然不会说有些人妄图起事,推翻现在的朝廷,当然就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反驳。杨建池建议,何伯爵是百胜省特员,应该征求他的意见。路太远了,叫他来也没有必要(这话说得太好了。其他人不明白,政王爷和刘智升是明白的,何伯爵不会轻易来),可以飞鸽传书,问一下。

政王爷拿不定主意,立刻传书请何伯爵出主意。何伯爵很快回复:把北疆所有的蒙匈马聚齐,尽量满足别人的要求。如果不够,他再派人去蒙匈要。另外,传书各地,马没有了,停止换马。北疆的马聚齐了倒是够了,剩下就不到三百匹了。现在就希望文定国能再多活几年。

藤冲、芳华两省先到,当然就得先换。关外府以前剩下的马换给他们就够了。至于南岭三省的,就得杨建池拿了政王爷的手令,陪同到霜林省和白果省去换,不够的,再回太平关补齐。没办法,谁叫你们走在后面呢?

藤冲省换马负责人叫胡远,芳华省换马负责人叫朱木文,两人都是中郎将。两人在刘智升的陪同下,也去了解了一下书坊印刷和引水器具,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初十,来到了关外府,拜访何伯爵。大队人马进入关外府,何伯爵稍微不合适就会不高兴。何伯爵不高兴了,谈什么都不容易。因此,刘智升提前就飞鸽传书,通知关外府做好准备,说明自己不好推辞,何伯爵最好就不要外出。另外,关外府的军营也住不下那么多人,去的人也要少些。各省不超过一千人,足够赶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