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开始建设第二座了,而这第二座的进度明显比第一台要快,复制又不是新研。
虽然有些技术在这第二台上实现需要一些时间,比如自动控制,但是有的技术却是缓不得了——比如炉衬,按照旧的那套搞上去了可就麻烦。
说完,京钢厂的同志对着高振东和郑良枢又是一阵感谢,然后就像火烧屁股一样,一溜烟就跑了。
回到京钢厂,这些同志们纷纷开始冲向自己的办公室,招呼自己手下的同志们。
“通知64-2炉安装那边,安装暂停!等待我们的下一步通知。”
“快快快,通知耐火材料厂那边,马上按照这个工艺给我生产足够数量出来!”
“把上次三轧厂的同志们过来支援的时候住的地方收拾收拾,打扫干净!缺什么就马上给补上!”
“谁是负责气体的,来来来,这回我要足够的氮气!”
“……”
京钢厂转炉相关的单位,一时间好不热闹,这些同志在高振东那儿虽然都普普通通,但是回到京钢厂,谁还不是个骨干——
十七机部下属某耐火材料厂,拿着京钢厂传过来的一套工艺要求在愣神。
“他们哪儿弄来这么一套材料的配比和生产工艺”不怪这位同志愣神儿,主要是这东西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而且看起来预估性能比现在用的实在是好得多。
“还能是哪儿,你看这里不就知道了。”另外一位同志用手点了点发来的材料上一个名字。
第一位同志恍然大悟:“啊,这里啊,难怪……”这个名字在系统内,但凡上点儿级别的,就没有不知道的。虽然近几年连颁奖大会上都很少见到他了,但是人的名树的影,那是一点儿不含糊的。
说到这里,他的神情突然兴奋起来。
“如果是这样,那这套东西的可实现概率就很高了!让我看看……哈哈哈,不只是京钢厂啊,需要这套东西的同志还不少呢!我们加一下班,赶紧把这套东西弄出来测一测!只要能基本满足,那对不少同志都是个好消息!”
让他高兴的是,这套工艺除了对原料的拣选有要求之外,其他的就真没什么太特殊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有条件以最快的速度试烧一批,没有任何难度。
在身边的同志们轰然响应,有新技术,总是让人兴奋的。
——
临近春节,黔山省黔阳市。
虽然都知道黔山很穷,但是这并不妨碍群众同志们享受新年的到来。
集市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物资虽然不算丰富,但是年货总是要买的。
而且正是因为物资不丰富,所以群众同志们才对赶集买东西这么有兴趣。
——集市上能买到平时没有的新鲜玩意儿,而且交易形式多种多样。
大姑娘小媳妇,老大爷小伙子,男女老少,在一处集市上来来往往,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爸爸!我要吃剁洋芋!”一个小姑娘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摊子,口水都快滴下来了。
“剁洋芋有哪样好吃嘞嘛,走走走,爸爸给你买洋芋粑。洋芋粑两面焦黄,吃外边勒硬壳壳,好吃得很。”大人有大人的判断,炸洋芋粑用的油多,更实惠一些。
“不,我就要吃剁洋芋!”小孩子明显在好不好吃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选择。
剁洋芋用了卤汁、酸萝卜碎、折耳根碎、葱末、油辣椒等等多种原料,而且洋芋剁得碎而不泥,口感十足,对于馋味道的小孩子来说,明显要更具有吸引力。
其实剁洋芋也会用油,只是看起来没有洋芋粑那么多。
“乖哈,要不然我就只给你买烤洋芋了!”烤洋芋什么都不放,就是炭火烤出来的,其实本味也很好吃,不知道这些卖洋芋的用的哪种洋芋,香味浓得很,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不是第一选择——有些单调。
疼爱孩子的父亲,只能用口味单调当做杀手锏“威胁”女儿,但还是舍不得说不买。
——大过年的。
小女孩没有说话,只是睁大了一双大眼睛盯着自己的父亲,人在往洋芋粑摊子上走,但是脑袋却是频频看向剁洋芋的摊儿。
她知道,这一招自己的爸爸是顶不住的。
果然,“好好好剁洋芋剁洋芋,弄个辣,真不晓得你咋个吃得下克”,当爹的果断投降。
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