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轻易不爱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的原因。
——你对我在教育界的地位毫无威胁,但你可能会让我在学术界名誉扫地。
那个署名相当于是一个背书,一盏绿灯。
“是的是的,这是论文。您可以和高委员核实一下这件事情。”
“好,我马上打电话问问。”这肯定要核实,否则给高委员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可就闹笑话了。别看他是总编,但是高委员的电话,轻易也是打不了的。
五分钟之后,总编满脸喜色的放下电话,稳了!
这个电话其实并不长,五分钟的时间,主要在了把电话打通这件事情上。
“同志,您把论文放在我这里,我们马上处理!”总编对柴工也很客气,能和高委员合作项目,高委员还在论文上亲自署名的同志,绝对不简单,就算暂时有点简单,以后也不简单。
“行,那就麻烦你们了。”柴工笑道。
什么麻烦这种“麻烦”你天天来麻烦我也没关系啊。只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偶尔能有一次都算是运气好。
送走柴工,总编一个电话把一位副总编给请过来了。
副总编进门,看见总编脸上的笑容,直觉告诉他绝对有好事。
“老总,什么事情这么急一定是好事,看你高兴得!”副总编在总编桌上自顾自的摸了一颗烟,笑着说道。
“好事!好事!你看看这是什么”总编将桌上的论文推给副总编。
“论文嘛……诶哟我去,他的他可是轻易不怎么发论文的啊。”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副总编看见论文的通讯和一作,刚点燃的烟都从嘴上掉了下来。
“对啊,所以你说我高兴什么”总编乐得哈哈大笑。
副总编翻开论文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这文章,审稿人难找啊,理论加实践的结合,而且还是带有开创性的!”
本来理论加实践的文章,就不容易审,搞理论的同志可能连实践部分的复现试验条件都不具备,搞实践的同志对理论又不见得精通。
带有开创性的就更难搞,谁都没搞过,咋整像是这种偏物理的还好一点,如果是数学的开创性的东西,审个一两年都是正常的,审稿人自己都要大量的时间去学。
而高委员在激光方面的文章,审稿人就更是不太好找。
“审他的开创性稿子开什么玩笑”
总编像看傻子一样看了他一眼:“你傻啊,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审的。你拿回去,校对一下错别字就行了,别的我们不用管。”
对于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总编没有任何怀疑,高委员会拿自己的学术声誉开玩笑这特么才是最大的玩笑好吧。
而且人家是理论结合实际,做出了样品的,这一点也是高振东这篇文章和原本历史上那篇文章最大的不同,毕竟高振东是能同时调得动研究和生产机构的。
对于期刊编辑部来说,这还审个屁,没事儿干了是吧。
“啊……我明白了,要不怎么你是总编呢,嘿嘿嘿。”副总编高帽子不要钱的发。
“对了,这文章篇幅不算少,那是不是把原本看上的一些稿子撤下来”副总编发过高帽之后,想起了一个技术问题。高委员这稿子,篇幅在期刊论文来说,可真不算少的。期刊版面就那么多,而这篇稿子的体量,已经超出了版面正常波动的范围。
“不是,你这脑子今天是高兴糊涂了吧直接加上去!原来是哪些就还是哪些,高总工这篇,放在第一,其他顺序往后放就行,谁的都别撤。”总编说得颇有些气愤。
高委员的稿子可遇而不可求,要是让他的稿子把别人挤下来,反倒是对高委员的不尊重,单独出一期增刊那是没必要,但是临时专门为其增加版面,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诶,对对对,你看我这脑子!”副总编抓着论文就跑了。
——
几天之后,高振东送走兴高采烈去京二医的娄晓娥,自己刚上班,就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是水利科技院的,还是他的老同学,薛崇礼。
“老高啊,没想到你这工作这么忙,居然还在关心我们水利科技啊。”薛崇礼在电话里乐呵呵的道。
高振东闻言就是一愣,没这事儿啊!我什么时候关心水利科技了,最近碰都没碰好吧。
“这……没有吧,你是不是哪儿听来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