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最权威的激光专业期刊的《激光》期刊,就有了必须时刻追随的必要。
“啊,是刘工啊。来了来了,不过已经被图书室的同志取走了。”王大爷笑道。
来迟了,进了图书室,哪怕是图书室的专业资料室这种相对专业性较强的地方,这东西什么时候能到自己手上可就难说了。
专业性强,借阅人少这是没错,但是这里是邮通委的通信设计院,有几个人专业性不强的
他倒不是不愿意自己订一本,这个钱他还是出得起的,而且他也巴不得,关键是,他现在甚至没有订阅的资格,专业级别不够。
“好嘞,谢谢啊!”他拔腿就跑,临走还没忘记递了根烟给王大爷。
得赶紧去专业资料室,也许还来得及。
等到他气喘吁吁的跑到专业资料室,还没开口,就发现自己不用开口问了。
《激光》的封面他可太熟悉了,这年头我们的期刊,封面几乎从诞生开始就不怎么变的,因为不愿意资源去设计每一期的封面,对于此时我们的资源条件来说,多一张彩页,都是对资源的浪费。
整那些里胡哨的干嘛,重要的是里面的内容,特别是这种专业期刊。想知道大概,翻目录看。
而此时,这个熟悉的红色封面正攥在一位同志的手里呢,因为第一束激光是红色的,所以《激光》的封面从诞生开始就是红色。这很有象征意义,各种角度上的。
这位同志正一脸喜色,紧盯着手上的期刊目不转睛。很明显,他先借到了这本期刊。
有搞头!这是刘工的第一想法。
大家同为一个单位的同事,能让别人面露喜色目不转睛的,大概率和自己也有关系。
“同志,这本书,能不能先给我看一眼我就看目录,目录。”通信设计院是个大单位,不可能每个人都认识。
这位先下手为强的同志,刘工看着面熟,但是叫不上名字来。
“行,不过你只能看目录哈,我这里还急着用呢。”都是一条绳……不是,一个单位的同志,对方也很爽快。
不过爽快归爽快,想要截胡,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从对方的动作上也能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将期刊直接交给刘工,而是翻到了目录页,就这么递到了刘工的眼前。
这算什么借阅版的防人之心不可无是吧
不过当他清楚目录的时候,他知道对方为什么这么防着了,换他自己也一样防着。
——《光导纤维在远程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及制备》。
论文这东西,行文风格是与别的不同的,这个标题也是如此,内容极度丰富,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欲罢不能。
这就跟几十年后网文流行的“黄金三章”一样,力求让人从标题里一眼就能判断出自己是否感兴趣,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最大限度的节约阅读者的时间。
当然,还有一个准则在这里面也是同样奏效的,那就是“文好可破”,只要内容够好,其实也问题不大。
而这篇文章,必定是两者兼具的,刘工看着目录,手一下子就把紧紧攥住了期刊的半边,死死不肯松手。
让他判断出这篇文章的质量的原因,在于目录里的几个小字。
——高振东。
这位是谁,但凡是搞激光的必定耳熟能详,同样的,这一位在通信设计院就算是不搞激光的,同样是对他的名字如雷贯耳。
我们的第一代程控交换机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搞出来的,不但国内用,还大量出口,而现在通信设计院的同志正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搞第二代程控交换机。
激光、通信集于一身,他在《激光》上面发的文章,那还差得了
巧了,他是这么想的,先下手为强的同志也是这么想的。
“同志,目录你也看过了,是不是该把书还给我了放心,我看完了就通知你,我们一起过来,我还你马上借,这总该没问题吧”
这种公开发行的期刊是不涉密的,所以能借走,有些资料,根本借不走。
说实话,这位同志的建议,在正常情况下简直是仁至义尽,极为周到。
只可惜刘工现在就不太正常。
“别别别,同志,这样,你让我先看,或者你让我先复印这篇文章,怎么样”刘工甚至连一点时间都不想等了。
有了复印机就是好,同志们的学习效率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