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通信终端的整个通信过程,的时间就短不了——因为卫星重访时间的原因。
娄守行忙着玩新玩具的这几天,高振东把娄晓娥和两个孩子留在老丈人家里陪老人和贺五,自己回了四合院,该上班上班,该上课上课。
而现在,他正坐在防工委领导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防工委领导面色严肃:“振东,虽然知道你这里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按照规定,我还是要交代一句,今天我们所说的任何一个字,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任何第三方提起,包括所有人,明白么”
高振东面色如常:“嗯,明白了。”自己接触的东西,与这个保密级别的交叉越来越深,这种情况算是正常。只是今天领导专门叮嘱,高振东心里大概能猜得到是什么方向。
领导点点头,笑了起来:“好了,流程总是要走的,流程走过了,我们说正事。你看看这个……”
他将一份材料递给了高振东。
高振东接过来,一看封面,心里就是一惊。
——关于建设石墨水冷热中子……,高振东不用看完,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没有别的可能。
这件事情还是浮出水面了,至于是早是晚,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公开资料上,这件事情的决策是在65年开始的。
快中子增殖堆,用u-238生产pu-239的反应堆。
“领导,这个……我看合适”高振东道。
“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类似的东西你又不是没接触。”领导一副“你装什么装”的表情,又道:“u方面,你是有突出贡献的,而且你也提起过类似的反应堆,我没记错吧”
高振东笑道:“我那就是随口一说……”
领导虚点了他几下:“你呀……能随口说得出来,说明你早有研究。而且你的身份、能力、级别,都是可以正式接触这些工作的时候了,否则没准就把你在这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给埋没了。看看吧,看了我们再聊。”
当时高振东的“随口一说”,领导可是上心了的,回头和相关的同志一交流,发现核工业口的相关同志也是早有想法,于是事情就陡然加速起来。而高振东今天看到的这东西,就是加速的结果。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高振东也就不装了,看就看呗。
当看到“乌龙口”这个地名的时候,他就确定,在这件事情上,历史的惯性依然存在,时间也许有变化,但是事情本身变化不大。
那个反应堆,正好就在双庆市乌龙口下辖的一个镇上,而乌龙口这个地名,是因为它是龙江和另外一条支流的汇口,而这个名字,正是从两条河流各取一字起名的。
高振东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这个地方他上辈子进去过。因为这地方后来停工、解密,最后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一个能生产pu-239的反应堆,对于当时的军迷高振东来说,吸引力之强,自然不必多说。
所以在听到这个旅游景点的第一时间,他就缠着自己父亲带着自己去了一趟。好在黔山省距离乌龙口并不远,他的这一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并没有挨老爹的大脚。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地方,所以高振东才对生产pu-239的反应堆没什么兴趣。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个堆不是增殖堆,而是生产pu-239的轻水堆,高振东估计,在这个反应堆的决策上,发电是其次的,主要还是看中生产pu-239的能力。
高振东一边翻看着材料,大脑一边高速运转,到底怎么表态既然问到自己了,那么自己的意见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影响力的,他此时感觉到肩膀上真的压力山大。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工程的结果——80年代中期彻底停建,投入的数亿元最终没有结果,而那个本来是为了打掩护起的厂名——xx化工厂,反倒仿佛是一个预言,成为它最终的归宿。
——为建设、运行这个工程准备和投入的人员和架构,最终艰难转型,成了一家生产化肥的厂子。
而别的原因高振东不知道,但当时年轻的他知道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原因——建设难度太大!
整个工程可以说是挖空了一座山,然后又填入半座山的混凝土。别的什么技术问题都不说,就这个工程量,就是极为恐怖、艰难的。
在结构坚实的石头山体里,挖出动不动就是百米长、数十米宽、十数米乃至数十米高的洞室,对于60-70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