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耿纪、韦晃、金祎接招领命道:“臣等不才,断然不负陛下所托。”
献帝继续令道:“其余众臣听令!”
剩余的众臣属当即出列应诺。
献帝道:“着卿等各自率府中家僮随朕攻打曹贼府邸,旁人不必多理,唯首逆曹昂、从逆曹安民不可赦。今夜一战,既关乎大汉社稷兴替宗庙气运,亦干连朕与卿等阖府家眷的身家性命。翌日究竟是共赴黄泉还是同享福贵,就看今夜的成败了!”
众臣属一齐跪拜道:“臣等当竭尽全力,愿为陛下效死命!”
众臣正要散去准备,一人撞开宫门跌跌撞撞的拜伏在地下,气喘不止,来人衣冠散乱,汗流满面,像是一路狂奔过来的:“陛下不可去……不可去啊……”
“荀攸……”献帝双眉紧锁,随即讥刺道:“不知光禄大夫此刻入宫,意欲何为?”
自荀彧去世,曹操将荀攸调离中枢,迁为光禄大夫,命其于洛阳辅佐曹昂行政,其实已夺其处置军政之权。荀攸伏地叩首道:“臣此来为死谏陛下,陛下不可去!”
献帝扬首怒哼道:“光禄大夫为曹操首辅,高官厚禄,荣宠至极。何必在朕面前惺惺作态!这份礼遇,朕可消受不起。”
荀攸只是不停的叩首:“臣此来为死谏陛下,陛下不可去!陛下不可去!陛下不可去!”
“住口!”献帝怒吼道,“可不可去,用不着你来教训朕!朕劝你收起这副假仁假义的伪善面孔。你与荀彧辅佐曹贼十余载,尽心竭力,宵衣旰食,你等皆是叛党从逆!你有什么说辞,只好拿出去欺骗别人,不用在朕面前卖弄!”
荀攸再叩首道:“臣与文若累世汉臣,岂无报国之心?陛下不可去,这是羊入虎口啊!”
韦晃戟指怒骂道:“荀攸,你助纣为虐,万死难辞,今日竟敢于御前巧言令色,妄图脱罪。臣恳请陛下斩杀此獠,以正朝纲!”
荀攸毫不理会韦晃的喝骂,只是不住的向献帝叩首:“臣恳请陛下三思,万万不可如此草率,自蹈死地!”
献帝闻言默然,其实众臣虽然愚忠汉室,却不解献帝心中深意,他今日在皇宫聚兵,计划冲击曹操府邸,不仅出于一腔激愤,亦怀抱求死之念。此时曹操虽然远在许昌前线,但其子曹昂奉命镇守洛阳,此人的心性城府丝毫不亚于尔父,自己这一番大动干戈,曹昂想必已然知晓,早有准备,荀攸在这个敏感时刻叩阙告变,动机何在?
献帝眼中突然透射出一丝彻悟之色:这是曹昂在向自己示威!
想到此处,献帝心中的怨毒翻涌起来,他抽出腰间的佩剑,便要向荀攸斩落。既然已经撕破君臣和睦的面纱,献帝不会介意多杀死一个荀攸。
荀攸抱住献帝的腿,泪如雨下:“臣恳请陛下不要去……陛下不可心急……还是要咬着牙忍耐下去才是……”
献帝闻言一怔,手中的剑竟难以挥落。良久,献帝收剑回鞘,涩然道:“曹贼常怀篡逆,人所共知!其最奸之举,在于不夺帝位,而拥帝权,朕既为大汉皇帝,岂能坐受此辱?今日之事,朕意已决,便死何惧!”
言罢,献帝拔腿甩开荀攸,提剑下殿,大步直出宫门。宫门外,汉室的王旗高扬在空中,一如四百年前的鲜艳光亮。
建安十八年八月十六日夜,献帝召集忠于自己的数百御林军和臣子家僮,往太庙祭祖后向曹操的府邸发起冲击,这位大汉的皇帝在其称帝的最后一日终于以自己的死回敬了曹操一记狠狠的耳光。
建安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献帝驾崩的消息传至许昌,当夜曹操领虎卫军和虎豹骑秘密撤离许昌。曹操完全明白献帝的用意,但是他不能将这件事情单纯的归结于皇帝因不堪受辱而一时冲动做出的愚蠢事情,这样会使动荡不安的政局更加混乱。所以曹操对这件事情的定性是:有奸佞小人挟持皇帝,酿成宫门惨变。
参与叛乱的一众臣子及其老小宗族,或磔或醢,尸体皆弃于市,不许收殓。但是最为挟持皇帝的主谋,少府耿纪、太医令吉邈、司直韦晃、金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