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不出北国太后究竟下的什么棋,但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明显是没有什么生命之忧的。
所以吴晴现在可以畅所欲言。
吴晴喝了一口茶。
“那就从上京城的生各种离奇案件开始说起吧。”
北国太后微微颔。
“北国的这些案件,从一开始。
太后就知道,包括荣亲王勾结石河,修建地宫,结党营私。
甚至有些方面,我想太后应该还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当然,这种“支持”
只能暗中行事。
荣亲王的管家就是最好的证明。
荣亲王自以为滴水不漏。
实际上却都在您的掌握之中。
这次寿辰看似是荣亲王叛乱。
北国危机,而实际上整个叛乱背后真正的受益人却是太后您。”
太后端着茶杯,看着碧青色的茶水。
闻了闻。
确是茶香四溢。
然后又将茶杯放下。
“哀家怎么就是这受益之人了?”
吴晴说道:“太后,从一开始,您派人暗中调查开始,直到您整队凤字营都死于非命,您其实是想“清洗”
那一队的凤字营,至于其中混进了谁的“钉子”
,外臣就不得而知了。
“然后您借荣亲王的手,将我京畿处在北国经营多年的暗网彻底摧毁。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内部出现了叛徒。
不过您的手段的确高明,让人赔服不已。
接下来,您又利用了牵扯到这次事件中的皇商陆家,让他们陷入困境。
无论他们是否承认,陆家大少爷陆垚都参与并支持了叛军,所以陆家的皇上不再享有垄断地位。
这样一来,北国的粮草运转方式将会生改变,变得更为便捷高效。
此外,此次御史台的御史们几乎全体叛变,这背后煽风点火的必定少不了太后的人。
毕竟这些御史平日里可是最看不惯太后掌握权力的那群人。
如此一来,御史台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而最大的收获,无疑是成功铲除了荣亲王这个心头大患。”
太后似乎早就料到吴晴会这样分析。
她让吴晴接着说下去。
“您铲除了荣亲王,其实就是杀鸡儆猴。
荣亲王姓易,乃国姓,是北国先皇的亲弟弟,一旦他倒台了。
您的地位才会真正的巩固,而且前提是他没有男丁。
我熟读医书,我记得有一本医书上有一张方子,长期服用会让人只能生出千金。
而那个潜伏十几年的管家想必也做出了贡献。”
太后也不否认直接说道:“不错那方子是《太极医书》中的避子方。”
吴晴接着说道:“所以,当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你培养了宝亲王,让宝亲王和荣亲王对弈,并传出宝亲王的儿子陈风可能成为继承人的消息,由此来加快荣亲王谋反的步伐。
所以荣亲王给陈风下药五石散…您也是知道的?”
最后这句,吴晴只是试探性的问着。
“哀家,自然是知道的。”
太后的回答,果然不出吴晴所料。
他微微皱起眉头,但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因为他早已猜到这个结果。
其实有时候政治就是这般残忍,让人不寒而栗。
为了权力、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牺牲自己的亲人朋友。
所以…宝亲王…也是棋子…吴晴想到这里,但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默默地看着太后。
太后喝了一口茶,眼神冷漠地看着吴晴,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怎么不说了?”
吴晴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决定不再说下去。
他低下头,轻声说道:“臣说完了。”
他明白,有些事情一旦揭开真相,就会引更多的麻烦。
太后深深地看了吴晴一眼,缓缓地开口道:“你还没有把话说完。
是因为你不敢说了吗?那就让哀家来说吧。
陈风已经死了。
荣亲王叛乱未遂,他的势力自然也会被连根拔起。
而宝亲王则成为了杀鸡儆猴的那只猴子。
从此以后,能够左右北国决策的两大力量,一个被斩断,一个被废除。
经过这件事情后,整个北国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哀家前进的步伐。
哀家终于可以全心全意地将精力放在这个天下之上。”
她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掌控天下的未来。
吴晴这才现,果然每个皇室的人员骨子里流淌的血液都是疯狂的。
“你还有什么想问哀家的吗?”
太后问道。
原本还想问一下十六年前的事。
可是吴晴想了想却什么也没问出口。
吴晴摇了摇头。
“回太后,没有了。”